不過這也正好,方便了林默等人行事,隨便尋處地方,便無需過多擔心,人多眼雜之類問題,而非時時小心謹慎。

幾人碰了面,說了下情況,史寶存這邊,順著之前案子遺留的一些線索進行追查,有一些收穫,但對案件調查並沒有什麼幫助。

至於俞承傑,他對林默交代的事情,也是極為上心,盡力在將自己代入到匡大成的過往,有了一些感悟、猜測啥的,但很難同案子扯上關係,也屬於無事實進展。

當然了,沒進展,只是相對於沒有發現可能與案子的關聯處,靠著他位與匡大成極熟悉的發小,他們還是能藉此,對匡大成有了更多更深的瞭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少伴隨這種瞭解,其可能發現過什麼情況的猜測,也在眾人心中變得愈發強烈,打消了眾人對此的疑慮,能更加用心上心的,順著這條線索追查。

其子匡文漢這裡,屬於過分積極分子,這次一併帶來,也是順道安撫他一番,以免他按耐不住,搞出什麼事端來。

當然了,他也有一些收穫,其父遺留下的東西,從各種犄角旮旯又尋摸出不少來,不過沒再有筆記等文字之類東西,多是各種用品及書籍之類,沒什麼特別的。

不過也是說的輕巧,找出這些東西也不容易,像書籍,可不是放在書箱書架上直接拿便行,很多,像雜物般,因種種原因,跑到了你想不到的地方。

像被家裡父母兄弟,妻兒娌侄等,不經意間的東拾西搬,連他自己都不見得能尋到,還有的,會被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借去未歸還,或他向別人借閱過的,這活計,匡文漢到現在也未完全搞定。

至於為何尋得這麼細,主要是因之前,史寶存向他彙報匡家發現時,林默多提了一嘴,多留意匡大成可能翻閱過的書報這些。

因檢視後,東西中暫時也並未發現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匡文漢詢問史寶存時,他不想讓其失望,把這事提了一嘴,結果他對此便格外上心。

當然了,林默提到這個,也不是信口雌黃的瞎扯,人的認知,除了經歷與口口相傳,那便是透過書籍這些知識載體來構建的。

人不會生而知之,而很顯然,憑藉匡大成的生活經歷與家庭背景這些,並不足以拼湊出,眼下在眾人眼中已日漸清晰的這個他。

事實也如此,他與林默一樣,也是個比較喜歡看書的人,當然,看的不是啥著作典籍之類,而是小說、奇聞異事之類的雜書,甚至小人書啥的。

不過,書就是書,哪怕雜書,看多了,也能有所收穫,而透過這些書籍,他們也能對匡大成有更深入瞭解,且其中,也可能隱藏著一些與案件相關的訊息。

碰頭好好聊了一番,林默又同史寶存一道,對手頭掌握的訊息,好生梳理分析了一番,想看看能否尋摸到對方的一些馬腳。

敵人藏得很深,其他的調查方向,眼下也沒什麼進展,像是寺廟那邊,雖追查到一些,離去之人的去向,但後續的調查工作,卻是困難重重。

光是查到這些人,便不是件輕巧的工作,而他們活動的地方,不是廟宇古剎,便是荒郊野嶺,追查他們,也不是易事。

更別說,查到他們還不算完,還要回溯,追查他們進廟前的背景來歷,這已經不能說難,那是強人所難。

當然了,如若那廟中培養走出之人,真有什麼特殊之處,在其活動中,肯定能發現一些端倪,像待遇這些,肯定會有所區別。

說他們與過往徹底劃清界限,那是不大可能的,甚至與其身世背景尚有牽絆,可能性也不低,若雙方發生了聯絡,肯定能查到一些東西。

不過嘛!既然能被狠心送到廟裡養大,聯絡註定不會多,又是指派進行間諜活動,還參禪悟道,這都是雙方不會過多接觸的因素。

所以,想守到雙方接觸,先不說要待何時才能有,便是有沒有?能否碰上?怕都要看運氣。

林默研判過,那邊短時間內想有進展不現實,當然,也有辦法,便是動手抓捕審訊,所以林默也沒讓那邊結束偵查。

不過,這辦法,應該是不得己才會動用的手段,而且為儘可能擴大收穫,還需留出充足時間,去多做一些前期準備,以免雞飛蛋打。

所以,史寶存這邊,林默還是寄予了不小希望的,可惜掌握的訊息還是太有限,也根本沒啥靠譜思路之類的,兩人費了一番功夫,卻是分析出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