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炮彈箱換了,炮彈上的批號這些也挫除了,但這個炮彈數量就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何況彈箱挫痕還都是新的,這不是欲蓋彌彰嘛?

滬造,林默把這兩個字,牢牢記在心底。

這些人的其他裝備,也見不著一樣日本製式或生產的,只能說對方很狡猾,絕不留下明顯證據讓你抓住其把柄。

這些估計都是臨時翻找籌備出來的,裝備給襲擾人員使用,加強這些人火力。

但臨時,往往跟急、匆、忙等相伴,而這些又與疏漏、失誤等相伴,從中很容易漏出一些價值極高的資訊。

林默讓隊員,小心將對方帶來的東西,妥善收拾封存好,後面估計還得再好好去挖掘分析。

“林隊,我們在石崗西側發現了對方營地,裡面有情況,關了十幾個人。”

聽到這情況,林默也沒心情繼續檢視什麼迫擊炮衝鋒槍了,立馬帶著許志玉等人趕了過去。

石頭崗的東西北三面,相對比較陡峭,但大體呈現階梯狀。

其實在山窪時,林默就發現了一些石頭上遺留有開鑿痕跡,估計是哪個朝代在此開挖過石材,山窪就是遺留下的採石場。

石頭崗,估計就是主要的開採目標,從山頭一階一階往下采,只不過隨時間流逝,已經被榻落的碎石、植被枯枝敗葉形成的腐土,逐漸掩去了曾經的痕跡。

目前正面還能看出一些階梯分佈的痕跡,但兩側估計有旁邊山上吹來的落葉,痕跡已經基本被掩蓋過去,尤其山腳山腰,已經長有不少喬木。

不過可能是底下沒有太深的土層扎恨,喬木較矮,粗壯的很多傾倒在地,主要還是濃密茂盛的灌叢為主,植被高度也是從山腳往上明顯遞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崗頂是個例外,這裡應該還保留了較多原生覆蓋土層,底下石層還是原生風化侵蝕部分,有較多空隙供樹木紮根,還是以高大喬木為主。

隊員找到的營地,就在頂部與坡部相交地帶,一處相對明顯的階坎上,這處階坎當年開挖得應該比較寬比較高。

階坎內側,多數已經坍塌成了小陡坡,植物以低矮一些的喬木為主,底下植被相對稀疏,往外是逐漸變矮的灌叢,不過極為繁密,兩相結合,從外面幾乎看不見這處階坎。

營地位置,在一處石頭較多,內側石坎相對完好的地方,對方清理了底下的部分灌,從崗頂砍來粗枝搭在坎上,表面覆草覆土再覆以落葉,加上外側密實的灌叢遮擋,從周圍很難發現這裡。

階、坎與粗樹枝構成的三角空間,就是對方的營地,從坍塌下來的一個緩坡進出,樹枝搭成的空間應該有五六米深。

不過這並不是全部,再進去還有一處從山頂塌下的遍長巨石,也是斜搭著形成了一個石洞,對方清理了底下的碎石枯葉腐土等,把石洞也利用了起來,那十幾個人就是讓對方關在了這底下。

目前人已經被帶了出來,上到崗頂被看押著,林默讓杜齊鴻帶著名隊員過去安撫一下,並沒有第一時間詢問,而是與許志玉下到了底下的營地。

地方不小,地面寬度估計有二米多,高處有三米左右,走在稍靠內側一些,完全不用彎腰。

進門處旁邊,堆放著吃喝完的罐頭乾糧等的包裝,其實也就是各種鐵皮盒罐和油紙,但凡存留有字跡標識的,基本都是中美歐等地方的商品。

再往前,地上是一些開啟的物資箱、裝備箱、彈藥箱,有的是空的,有的取用了一部分,有的還裝得滿滿當當。

還未使用的,多數是食物等物資,少量是彈藥這些,另外還有幾支衝鋒槍步槍,估計是多出的備用武器。

檢視了下,食物花樣還不少,蔬菜水果肉類罐頭,一盒盒的各式風味餅乾,油紙包的果脯肉脯,以有一定存放時間的乾麵餅乾麵包,基本都是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再往內,是鋪在地上的毯被,是國府士兵使用的常見被褥,還有一個個人頭大的小布包,裡面存放有各種野外或敵後作戰所能用到的小物件,也基本不是國府裝備的,就是歐美國家的。

喜歡諜海孤雁請大家收藏:()諜海孤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