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四零 閉口不言禪,上善若水(第2/2頁)
章節報錯
閉口禪幾乎是佛家修行中最為艱苦的一種修行之意,佛家認為一切眾生之生死輪迴,皆由於身、口、意三業所致,若消除此三業,可速得解脫,修閉口禪目的即為減少口業,佛宗史上修閉口禪的人並不少,但能堅持者卻是少之又少,而這堅持下來修成正果的人,無一不是信念堅定,佛法高深的大德高僧。
所謂“一生閉口禪在心,佛也奈何你不得。”,可見這門佛法修行到高深處是何等厲害,智光大師乃燃苦大師代師收徒的師弟,想必當年燃苦大師也是極為看重於他,才代師隔代收徒,就如他師父燕驚塵那般,年少時驚採絕豔,走上了蜀山,卻不願拜在任何一脈之下,所以玄霄子真人代他師父,也就是蜀山前代宗主道陽真人所收下了這個隔代徒兒,嚴格算起來,雖非正統,但也算半個長門一脈了。
林辰暗暗算了算,心中不禁有些駭然,智光大師少說也有六百年道行,修閉口禪至今,閉言六百年,一朝啟唇,禪音佛言必然清亮如驚雷,只怕強大如他師父燕驚塵,也不願面對這位大師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正有些發怔,見得燃苦大師走了過來,合十道:“阿彌陀佛,施主傷勢未愈,請多保重。”
林辰微微躬身,笑道:“有勞大師關心了。”
燃苦大師微微一笑,看著眼前大佛,道:“施主可是對我寺舍利佛冢有什麼想法?”
林辰點了點頭,嘆道:“不愧是玄門佛門正宗,如此鬼斧神工的手筆,天下間只怕也只有梵音寺一家了,這裡給我的壓迫感,我也只在蜀山師祖祠堂感受過。”
燃苦大師輕轉念珠,沉默了片刻,慈祥目光直視林辰雙眼,平和的聲音再次響起:“施主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御劍出入青冥,在長天之下俯瞰大地,大概只覺得這片曾經高山仰止的大嶽巨佛只不過是一方不起眼的土丘,和一堆覆著青苔的蟻穴無異。”
林辰怔了一下,隨即眉頭一挑,笑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大師可是在暗喻修行之道,便是這個道理?”
說著,他想了想,不等燃苦大師說話,又道:“比起看山,我更願意看水,所謂上善若水,我修劍之人便常常以水喻道,小到池塘小溪,大到江河巨海,世間所有的水,都必然往低處下流而無法自溯,這便是我劍道的絕然無回,一往無濤的氣魄。”
看到一旁淨明若有所思的樣子,林辰頓了一下,微笑道:“所以小子覺得,上善若水,落水無回,何嘗不是修行至理,乃至做人,自己覺得怎麼做是正確的,便會怎麼去做,當然前提是有道德底線,能辨善惡是非,這種前提下,依本心而隨波逐流,未嘗不是一種人生。”
一語落下,場上其餘三位大師臉容微動,輕輕頷首,看向林辰的目光頗有深意。
燃苦大師同樣不可置否,含笑低念一聲:“阿彌陀佛。”
隨即看了看天色,此刻陽光明媚,光耀大地,人影居中,正是午時將近,燃苦大師臉上肅容,道:“我們進去吧。”
說著,燃苦大師在前領路,帶頭走上了那一座座拱橋一般凌空突起的山石,向大佛中空的肚腹之地走去。
身後燃難、慧遠、智光三位大師緊隨其後,林辰和淨明兩個小輩相視一眼,也連忙跟了上去。
一路所見,禪光隱隱連成了一片海,林辰心中頗有幾分激動,能以外人身份見識到梵音寺此等重地,天下能有幾人?
倒是見到淨明一直若有所思,目光遊離的樣子,林辰不禁問道:“小師父,在想什麼呢?”
“施主所說的上善若水,劍道、人生當下流一說,實令小僧眼界心境大開,甚有裨益,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施主果然是世間奇男子。”
淨明回頭一笑,面上神情頗為天真清秀。
“呃……”
林辰一時啞然,聲語一窒,連聲咳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