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什麼是無為,什麼叫有為?”張北辰說道,“我認為,有為和無為是相對而論!”

“樵夫砍柴,有為與斧,無為於木;船伕擺渡,有為與槳,無為於水。他們既是有為,也是無為,但他們都達到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砍柴和擺渡。”

“治國也是一樣的道理。君主治國,有為與臣,無為於民!就是說,君主只需要管理好臣子,而不需要事無鉅細的去管理百姓!這樣依舊可以達到治國的效果。”

“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百姓無法做到趨利避害,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所以國家沒有法律,行事沒有章程,天下便會混亂不堪!”

“無論是秦國還是各國的律法,以及我的《墾草令》,都是為了讓民眾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這是道之所符,合乎自然!”

“有了嚴明的律法,農民就能安心的種地;工人就能規範的製造;商人就能來往;軍人就能作戰,一切井然有序。”

“所以,無為而治,應當是君無為而臣有為!我等作為臣子,就應該規範律法,為君上分憂!君上只需要任用好臣子,便是大治!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治!”

張北辰的觀點,一部分來自於平行時空道家聖人莊子,而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法家聖人韓非子的觀點。

當他說完,天空中似乎傳來一縷縷道音,天地之力降落在大殿中,進入玄鳥體內。玄鳥身上似乎也有道音纏繞,它長鳴一聲,降下一道精純的靈力進入張北辰體內。

看到這一幕,所有朝臣和士子都傻眼了。

“道音傳響,玄鳥鳴空,國運加持,靈力淬體!”

“這……這張北辰比道家弟子,還要明悟道理!”

“這道音從天闕傳來,聽到之後似乎身心都得到洗禮!太可怕了。張北辰如果修行道家,必然也能成為一名大修士!”

“君無為而臣有為?君無為是無為於民,有為於臣!這……這才是無為而治的意思?”馮儀聽到他的話,心神震撼,“難道,我之前都理解錯了?”

“我誤入歧途了?”馮儀想到這裡,突然面色扭曲,口吐白沫。

“他走火入魔了!”景平見狀,說道。

“馮儀被辯倒了,是真倒了!”士子們見狀,看向張北辰的眼神都帶上了幾分尊敬和害怕。

“馮儀被破法,要是自己不能走出來,說不定今生都無法再近一步!”

“他敢辯法,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這馮儀真是個廢物,讓他對付張北辰,結果把自己給破法了!”西乞明和白甲乙心中暗罵,本以為這招可以拿捏嬴伊人和張北辰,誰能想到馮儀敗的這麼快!

“多日的謀劃,今天要泡湯了!”老氏族們心中不甘,眼下,如果再沒有人出來辯倒張北辰,秦國變法將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張北辰站在大殿中央,他辯法成功後,身體得到洗禮,法家修為得到提升,從問道境中期,達到了後期。

“還有誰要辯法?”張北辰看向眾人。

朝臣們看向孟遠,孟遠低垂眼簾,當做沒看到。那些士子們,則是一個個沉默不語,他們自認為自己的國策不如張北辰,自然不會自討苦吃。

嬴伊人正要敲定國策,這時,士子中又走出來一人。

那人穿著儒服,面帶微笑,他先是朝嬴伊人恭恭敬敬行了個禮,然後自我介紹道:“在下公良懷安,儒家弟子。”

“你有什麼國策?”嬴伊人詢問道。

公良懷安搖搖頭,說道:“在下沒有國策,倒是有一片秦國之論獻上。”

說著,他取出隨身攜帶的竹簡。

竹簡上,一個個字浮空出現,閃爍黑光。

“嗯?”眾人正察覺不對,公良懷安已經開始念起來。

“《秦惡論》:秦國之惡,窮兵黷武!秦國年年征戰,歷代郡主不體恤百姓,至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實為大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