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謬論,你自己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

這個人在面對洛林那不贊同的表情的時候,表現的自信心十足。

在他看來,他自己的觀念,根本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所在。所以,他此時看洛林的眼神,明顯帶著一絲鄙夷。在他眼中,像洛林這種所謂的商業大人物,也不過是剝削人們的資本家而已,他們為了利益,出賣所有,甚至是控制了整個市場經濟,從而讓每個人都活在物質生活之中不能自拔,這樣的話,那些只懂得物質生活的人,就沒有時間,也沒有意念停下來,哪怕是一秒鐘的時間,來思考——自由,究竟是什麼。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是為了什麼。

洛林他能夠走到如今的地位,自然也是有他的一套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理念,根深蒂固在他的心中。

在起初,他也總是在思考,人類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物質?

沒錯,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物質。

上學,讀書,考學,參加工作,然後造福自己,造福身邊的人。

人類的生命規律就是如此,先有物質上的富足,才能夠創造精神上的財富。

譬如,你喜歡站在每平方十幾二十萬的繁華地段的商業大樓的天台之上,俯瞰樓下那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輛,霓虹燈閃爍,車水馬龍,你手捧一杯猩紅的陳年佳釀,品味濃烈且香醇的後勁,一絲絲的暈眩感,製造出一絲絲的迷醉情調,搭配上你特別放的一張老cd唱片的爵士音樂,迷醉,慵懶,生命瞬間就媚態百生。

這就是精神上的財富。

你看,這是建立在物質上的。

有人說,你即便是貧窮,你也可以有精神上的富足,就算是你住在垃圾堆裡,只要是能夠抱著一把破吉他,彈奏出你夢中的美妙樂曲,那就是對你精神上的富足。

那麼這個人在從那夢幻的樂曲中醒來的時候呢?

他會看到自己腳下踩著的垃圾,坐著的是垃圾,身上穿的是垃圾,探眼望去,滿世界的全部都是垃圾……那種精神上的富足,是難過的,是落差很大的,是會讓人感覺非常失落的。

反過來再看那些有了物質基礎的人們,就好比那位在天台上聽著爵士樂,抿著八二年拉菲,俯瞰著如同螞蟻般的霓紅燈閃爍的車水馬龍的人,他這種精神上發富足,就是純享受,他只要願意,就可以製造出這種情調,只要是他不破產,這種享受,他信手拈來。

看,這就是差別。

貧窮的人,去追求單純的精神富足,追求純粹的夢想,會找不到女友,住不起房子,交不起朋友,養不起父母,生不起病,死了,也買不起墳。這種人,會被大多數的人稱為是——窩囊,無能,懦夫……傻逼。

而富貴的人,在追求那種精神上的富足,人們會怎麼說呢?——有品位,有腔調,有內涵,有味道,諸如此類,全是褒獎。就彷彿這種人即便是去出家當和尚,也會挑一家距離尼姑庵比較近的寺廟,講究的很。

這個世界本就不公平。

所以,有些人選擇了懦弱,有些人選擇了順從,有些人選擇了隱忍,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他們選擇了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