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木葉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溫暖的陽光透過雲層,撒照在繁榮的商業街道上,來往行人絡繹不絕,人煙鼎沸,一片繁榮無比的景象。

繼續向前來到城北的新開發區,這裡不似舊城區那般商貿繁茂,街道上處處堆放著建築用的材料,各類建築都在建造當中。

從舊街區沿著原火影大樓的遺址一路向北,穿過數十米高的雙影凋塑的巖壁山,繼續向前20公里範圍都是新城區的範圍。

新城區的道路最初還是泥濘小路,現在由中央大樓帶頭髮動公路革命,將所有道路全部換成了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道路兩旁設定有路燈,光從道路來看已經初步具備近代的景象。

這還要“感謝”猿飛一族“無私地”貢獻了所有技術,中央大樓才能快速在新城區大規模落實公路改革。

隨著道路煥然一新,大大加快了物流運輸和人員往來的速度,也讓運往新城區的物資,不用再因為下雨後就變得泥濘的道路,而遲緩了工程進度。

如今,嶄新的道路就在腳下,新城區裡來往的都是新移民。

街道上到處都能看見來往的挑夫,他們肩扛手提背後衣衫都被汗透了,肩膀皮都磨破了,本是年僅三十餘歲,可一抬頭,黝黑的臉上滿是皺褶,那是飽受生活摧殘的臉龐。

幹著最基本的苦力活,但是唯獨那雙眼睛卻霍霍生輝,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周圍滿是機械打地基的響動,雖然吵雜擾民,但這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象徵,就如同心臟的跳動,象徵著生機勃勃和精神煥發。

這些移民剛來木葉的時候,雖然給予了其合法身份,但是如何賺錢養家,如何尋找工作,如何得到一處屬於自己的房屋來穩定生活,這一切都處於未知的狀態。

移民局雖然提供了完善的移民政策,但是在如何安撫和後續維持上出現了階段性的斷層!

畢竟原本的木葉村就這麼大,商貿圈已經被老居民幾乎全部壟斷,新來的移民想要的做生意賺錢,就必須和老居民進行爭搶,因此引發的鬥毆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移民除了最基本的開闢荒地以外,中央大樓牽頭投入大量資金要在北區建立一片新的城市區。

其設計方案由輝夜一手操辦,他要設計出一座可容納20萬人口,且儘可能的貼近現代化或者是近代化的新城區。

建造新城區需要大量的材料,匠工,鋼筋混凝土還有專門負責運輸的車伕,馬伕甚至是最為原始的挑夫。

理所當然,這些苦活累活全部交給了新移民,而且礙於資金有限的關係,這些新移民是得不到一分酬報的。

可即使如此,這些新移民還是前呼後擁,你爭我搶的願意來給木葉白乾活,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當時木葉的經費很有限,大部分都投入到軍事學校和戰後重建的工作裡了,另外還要擴建科學研究院和其它基礎設施。

說白了,當時的資金大部分都用來安撫照顧老城區的居民了,畢竟這裡是基本盤,輝夜就算再囂張也不敢扔了自己的基本盤,去安撫照顧新移民。

可是,建造新城區又需要大批的資金,這不是幾百幾千萬的問題,而是動輒就近億的資金,這筆資金能上哪裡去搞?

就在中央大樓苦惱不已的時候,還是得看咱們後世來的輝夜君,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畢竟是受過資本主義薰陶幾十年的人,把空手套白狼和移花接木的手段玩的那叫一個爐火純青!

為什麼建造新城區?因為要安撫新移民,為什麼要安撫新移民?

因為他們沒有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那既然建造城區,就是為了給他們一個居住和有工作的地方!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發他們工資呢?

難道不該是他們反過來感激我們,給他們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嗎?

工資什麼工資?能為我們新木葉每天996打工就是他們的福氣。

所以輝夜大手一揮,無情而又殘酷的剝奪了眾多勞動者應有的酬勞,轉而變成了一種積分制。

正所謂能者多勞,乾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哪怕這明明是你應得的部分,但也要透過你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它,資本家們將這種行動稱之為———。

…………~

中央大樓的管理層向所有新移民承諾,雖然他們沒錢支付酬勞,但是可以把建造好的房屋免費分發給每家每戶各一套!

而積分制就是確定他們所能得到的房屋戶型,地理位置,積分越高能獲得的房屋條件就越好。

而地理位置則決定這一片居民區未來潛在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