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幅畫面,陳楓不由又想家了。哪怕,家早已不在。

雖然許多秘者都像是寺廟、道觀中的神像一般,無論眾生疾苦都是一副冷眼旁觀的神色,但不可否認,在他們內心的最深處,還潛藏著一種家的感覺。這種感覺,陳楓最為強烈,而且他不願意作絲毫隱藏。哪怕是自己有朝一日機緣巧合,能夠站在一個俯瞰眾生的高度,陳楓依然願意將這份感情作為珍寶一般珍藏。這是陳楓與一般秘者的不同。

邊走邊瀏覽,最終,陳楓在一副畫面前停了下來。

這幅畫很簡單,就是一扇門。不過,陳楓看了一會之後,突然伸手對著這扇門一抓,畫上的門竟然被掀開了。這幅畫竟然是洞壁上真實的一扇門的圖案!

如不是心中懷著對家的眷戀,面對著這樣的一幅圖畫,一般的秘者是不可能伸手的。

門被開啟後,陳楓看到裡面有光亮探出,裡面的空間不大。

在所有的光亮中,首先映入陳楓眼簾的是一身僧衣和一個光頭。裡面竟然有位僧人。

“進來吧。”僧人揹著身坐在一個蒲團上,發出了低沉的聲音。

步入其中,出乎陳楓的意料,裡面並無什麼神佛菩薩之類的供奉塑像。香案倒是有一個,可是上面只是放了一個小箱子,並無其它的物品。在香案兩旁的紅木柱子上,懸著一副對仗不是很工整的對聯:“見性明心非易事,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於這兩句話,陳楓讀書不多,心中有點感覺卻說不出來。

走到近前,陳楓才看出這是位老僧。他微閉著雙眼,坐在一個蒲團之上,衣著樸素,相貌平凡,既無有道高僧那種寶相莊嚴,也無市儈淫僧那種下流猥瑣。也就是因為如此,他在這個空間裡顯得極為不起眼。

陳楓看他,他也睜開眼睛看了看陳楓,眼神也如常人一般平凡:“施主來此作何?”

陳楓有過和茗遠交往的經驗,因此比較習慣這些僧人的說話方式了:“我想找個出口出去。”

“出去又有何用?外面不是和這裡一樣嗎?”

“外面自然有外面的好處。”

“施主不喜歡殺戮?”

“不喜歡。”

“別人殺你怎麼辦?”

“能躲就躲,躲不了再說。”

“施主身上有個大秘密。”老僧突然篤定地說。說完,老僧緊盯著陳楓的眼睛,彷彿洞徹了陳楓的內心一般。他不再說話,只是緊盯著陳楓看,好似在考校陳楓的耐心。

陳楓心中一顫,卻自然否認:‘在下不知何為大秘密。”於是,也直視老僧,目光澄澈,不帶一絲雜質。鬼才知道這老僧是不是誆自己。

許久,老僧滿意地點點了頭,說道:“施主能說說你看了對聯之後的想法嗎?若是能夠說出,貧僧自然助你出去。”

陳楓是說不出來什麼經義的,正想胡謅幾句,腦海中卻瞬間多出了許多想法。陳楓想,又是感應秘術作怪。這委實匪夷所思。

稍作整理,陳楓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所謂明心見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見到自家的本性。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個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關鍵在於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這個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這個道理,即使佛也變成了普通人。佛與凡夫本無差別,只在迷、悟之間。後一句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從別處得到的認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世界的真諦,要真正理解世上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