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風透過觀察後發現,由於戰場實在太過於龐大,光大齊這邊投入的軍隊總共就多達四十五萬人,這麼龐大的軍隊顯然是不可能都在這裡擺開的,它們總共分成了十六個大軍團,其中前軍三個軍團投入戰場,左右兩軍總共六個軍團為側翼,拱衛兩旁,既可以隨時從兩側大裂谷的斜坡迅速衝入戰場,又可以迅速的以弧線大側擊,像兩個大鉗子一樣圍繞著盆地的裂谷上方,在上方平原圍擊敵人。

中軍實力最為雄厚,共有五個軍團,他們坐鎮在大裂谷上方的中軍營帳之中,只要下方盆地前鋒不崩潰,中軍就穩如泰山,對方想要突襲中軍,就必須從盆地衝破前鋒陣營,從易守難攻的大裂谷攻入進來,或者從更遠的兩側衝擊過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中軍的後方還有兩個預備軍團,是所有名將都會留的預備軍,也就是後手部隊,一旦戰事吃緊,這兩個軍團就將投入進去,起到關鍵一擊的作用。

這十六個軍團分散在這裡,長度就達到四五十里,顯然靠正常的策馬軍令那是絕對傳達不及時的。

而且戰場之上,這麼多人哪怕不出聲,一個人的高聲吶喊都傳不了多遠,因此這樣大規模的會戰,軍令的傳遞往往多是旗語和軍號。

大將軍下達命令後,在大將軍身旁的旗語官打出旗語告訴最高處的旗語官,旗語官在最高處打出號令,向各大軍團的旗語官發出號令,這些旗語官透過千里鏡看到號令後,立刻用用軍號傳達命令。

之所以不再是用旗語傳達,那是因為旗語乃是軍中密令,這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語言,你能用千里鏡看到,對面也可以,所以它每一套旗語的語言都是有保密系統的,不說每天一換,但至少每次戰爭開始之前的旗語都是會更換的,以免對面看到旗語後立刻針對這邊的行動做出反制。

一旦旗語下達後,便由各個軍團的傳令官用軍號傳達命令,這時候就已經不用害怕對方能夠聽到這樣的軍號,因為在這種戰場上聲音傳達不了那麼遠。

這些軍號在吹響了之後,士兵們都沒有任何的動靜,只是高階軍官們在認真的聽著,在聽完後,他們立刻再次大聲嘶吼了起來,喊出來自幾十裡外的中軍命令。

士兵們是聽不懂這些軍號命令的,他們大多大字都不識一個,唯一聽得懂看得懂的號令只有幾個:擂鼓進擊、鳴金收兵以及看著大纛旗幟和指揮官的旗幟。

將軍的旗幟往哪裡去,他們就跟著往哪裡去。

在這樣級別的戰場上,一旦軍隊發動展開戰鬥,軍令便很難進行有效的傳達,那時候任何稍微複雜一點的軍令都是在自我折騰。

因此這些軍令便層層傳達,最終透過高階將領、高階軍官聽懂號令後,再大聲的用嗓子向中下級軍官傳達軍令,而中下級軍官們則扯著嗓子向士兵們傳達軍令。

這麼一個過程說起來十分複雜,可在李乘風的眼裡卻是旗幟揮舞之後,軍號立刻響徹軍營,緊接著一聲一聲的吶喊聲如同接力一樣傳遞了下去,隨後整個軍營便轟然而響。

那些盤膝而坐計程車兵們紛紛起身,他們身上的鎧甲發出的摩擦聲、腳跟碰撞聲、兵刃敲擊聲匯聚在一起,便彷彿怒潮陡然而起,一片平靜的海洋瞬間咆哮了起來!

前軍士兵們在一聲一聲的吶喊聲中,踩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潮水一般湧入盆地戰場。

“萬勝!萬勝!!”

“虎虎!!”

士兵們每走出一步,大地都會為之顫抖一下,他們一個個臉色漲得血紅,手中的長矛高舉指天!

這裡的每一個人置身在這一片的人海之中,都充滿了集體主義的信仰感,這龐大的軍隊也給了他們十足的信心和力量。

他們堅信,任何敵人都在這樣的力量面前都會被他們碾得粉碎!

而就在大齊這邊的軍營開始行動起來的時候,在對面的軍營之中也響起了一陣轟隆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