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四皇子的猛烈攻擊,太子一系的官員看起來已經成為敗軍之將,不僅毫無組織,而且精神領袖還告老還鄉。

張大同離開神京的時候,那場面堪稱百官相送,朝野上下張大同的門生子弟簡直多如牛毛,雖然有許多已經投入到了四皇子一系的門下,但僅太子一系計程車子和官員就已經阻塞官道,盈充碼頭。

張大同是坐船離開的,碼頭位於神京五十里開外的鹽津,這裡是連同神京的重要漕運城市,神京所需要的糧食、鹽鐵都從這裡運輸而來,是極其重要的戰略交通要道。

這裡的繁華雖然比不上神京,但因為其獨特的戰略位置,這使得它的交通極其發達便利,從神京到鹽津一天當中有多達百趟的弛道列車出發,當中雖然大多是貨運,但作為客運也有十數趟。

這也使得來送行的官員們能輕鬆抵達鹽津來送行,一時間朝堂之上請假官員多達百人!更不用說那些一天到晚賦閒等著上位的御史或者翰林們。

儘管這些官員士子們都哭喊著要張大同留下來,但張大同還是離開了,他最後只與來送行的寧同義和顧蒼平叮囑了幾句,“一定要謹慎行事”“不可操之過急”,隨後他便帶著一名青衣小僕和兩箱衣物書籍,孑然一身的離開了繁華璀璨的神京,將名與利都拋之腦後。

當然,這只是那些位於中立立場的官員們看來的情景,他們佩服張大同說走就走,放下一切的魄力與胸襟。

可在太子一系的官員看來,這簡直就是太子大廈將傾的預兆!

連張大同這位太子太傅都走了!那還能有個好?

太子這艘大船看起來是真的要沉呀!

只有一些極度敏銳與冷靜的官員才從寧同義和顧蒼平的身上看出一些端倪,他們兩人看起來有些蕭瑟,但神色間並不見惶恐與慌張。

寧同義和顧蒼平自然不會因此惶恐慌張,因為他們知道張大同這是假裝離京,過不了多久就會悄悄返京。

可他們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張大同離京後的第二天,太子失德案便爆發了!

尚未離京的肖月平頓時爆發了,他憤怒如狂:“我早就知道不該心慈手軟,留下那兩個禍害!”

肖月平沒說是哪兩個禍害,但顧蒼平和寧同義心裡面都跟明鏡似的,兩人面面相覷,神色間有些難看。

當初兩人就商議過要解決掉這個後患,但顧蒼平猶豫了,並指出太子一定不會同意這樣的事情。

可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子和四皇子處於相持階段,的確沒有必要冒險這樣去做,因為做了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不做也未必就是壞事。

可現在不同了,太子悄悄派人送出了訊息,讓他們知道皇帝已經鐵了心要傳位給太子,眼下一切的佈置都是在為太子繼位做準備。

可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如果真的讓四皇子將太子失德案做成鐵案,那時候朝野上下群情洶洶,沸反如潮,即便皇帝再鐵新也不敢頭鐵逆天將皇位傳給太子的!

而且……如果四皇子突然之間在那個時候宣佈與乾坤神教劃清界限了呢?

那太子最大的憑仗與優勢就全部蕩然無存!

失了民心,失了聖眷的太子,那還能坐上這九五至尊的位置麼?

在肖月平、顧蒼平和寧同義他們看來,四皇子到時候忽然出賣乾坤神教,宣佈與神教開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畢竟,這可是乾坤神教幾百年來最為虛弱的時候!!

此時不挺身背刺,那何時再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