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的燈籠,蠟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本王提前為他們準備,也是為了讓他們過好一個元正,感受陛下的恩德。

而且有一點你說錯了,本王不是每家每戶兩根蠟燭,而是給六根蠟燭。

還有你說的什麼淨水潑街,更是無稽之談,那不過是本王讓人清洗一下街道罷了。

大事本王做不了,做一些小事,為了長安城的百姓,這有什麼不可以。

剩下的紅毯鋪路之類的,那可不算是逾制。”

李慎解釋很牽強,或者說就是耍無賴,大臣們都能夠聽出來強詞奪理的味道。

而且解釋當中漏洞百出,可偏偏卻讓人沒有辦法。

這等事情對於朝中的重臣來說其實不算什麼,得罪李慎完全得不償失。

李慎是出名的睚眥必報,而且陰損狡詐。

他們所有人早就看明白了這件事,紀王在長安城鬧得滿城風雨,陛下怎麼會不知道呢?

這麼多天陛下都沒有制止,那就說明已經預設了紀王的所作所為。

而且他們都聽說了,這次冠禮,由陛下親自為其梳髮加冠,而且是加三冠。

並由太子朗誦祭文。

這是何等的恩寵。

雖然這裡面還有一個晉王李治,可是很多大臣都把這件事給忽略了。

既然紀王此舉連陛下和太子殿下都不在意,任由紀王折騰,那他們站出來指責豈不是連陛下和太子都得罪了。

這又不是什麼大事,也沒有花國庫一文錢。

得罪陛下,得罪太子,更加得罪了惡鬼紀王,他們又不是魏徵,沒有那麼硬的頭。

李義府聽到李慎狡辯,本想還說點什麼,可是他看到長孫無忌看向他的眼神之後,

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他也知道紀王只要找到一個藉口,別管是不是真的,他都無法達成目的了。

“各位愛卿對紀王所言可有其他看法?”

李世民掃視一週,平靜的問道。

見其他人都不說話,李世民繼續說道:

“紀王所為他剛剛都解釋了,想必是李愛卿誤會了,紀王只不過是在元正之前為長安城的百姓發一些物品而已。

不過透過此事,朕覺得貞觀禮需要重新修撰,把冠禮按品級加進去,此事就交給趙國公和馬中書去做吧。”

“臣領旨。”

長孫無忌和馬周站出來領旨。

李世民又對著所有人說道:

“冠禮自古都是人生的大事,所以紀王想要隆重一些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