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關鍵的是,四皇子李琰獲益了。

李昭越是表現出色,越是對整個武國有用,那李琰就越受重視。

誰不知道,李琰和李昭是極不錯的玩伴?

在李昭被人打壓針對的時候,也唯有李琰站出來。

現在,大家也都調查清楚了,在李昭前往交州的這幾個月,李琰這位四皇子給李昭暗中送去的資源,多到數不過來。

不然,李昭為何有那麼多牛?

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李琰的傑作。

因此,在外界看來,李琰和李昭是同心的,是真正的一條船上的人。

既然李昭都如此的看重萬民和農事,那麼四皇子李琰呢?

想來也不會太差!

古人看人,不單單只是看身份,更是要看人品。

李琰身為皇子,身份也不低,謙和有禮,不驕不躁,實乃仁君之姿。

豈能不被眾人看好?

眼下李昭獲益了,李琰豈能不獲益?

太子和六皇子的心理堵得慌,他們有種已經快混不下去的感覺了。

太子突然想到了已經很久沒有上朝的工部尚書杜傑,當初,杜傑就提醒過他,未來爭皇令的關鍵或許是在封地!

太子雖在意,但也只是遙領。

他畢竟是隸屬東宮,未來要克繼大統,怎可前往封地?

但如今,他很慌。

東宮也有自己的地盤,也有自己的班底。

如今李昭富得流油,萬一以後他反饋四皇子李琰,誰可匹敵?

想到這位親弟弟居然不是站在自己這邊,太子的心裡生出一種強烈的恨意。

只是,他自己都已經忘了,將弟弟推開的正是他。

六皇子眸光閃動,他心裡開始盤算起來。

爭皇令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一年半足以準備很多事情了。

他又看了眼其餘幾位皇子,心裡已經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今日朝會結束,果斷去就封。

在京都之地已經不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