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沒有什麼事是紅包不能解決的 第四十一章 紅包從來都沒有閒下來的時候(第2/2頁)
章節報錯
魏賢此時也想起之前替老張算身後事時有個小張在旁邊觀看,想來這個張釗就是那個小張,“勿虛,去問他有沒有錢,有錢的話,你幫他算一卦”,魏賢喊道,然後朝宋書玉說“你看,我幫你開源了多少業務,你不是經濟學專家嗎?怎麼不能幫我開源?”
宋書玉沒有回答,他所做的投資都是長線的,短期見效是沒有的,而魏賢的花錢速度是令他咋舌的。不說支援北陸部落戰爭的資金一旦被查實,會有諸多的麻煩,單說那四支僱傭兵的花費就是個無底洞,槍支彈藥都是消耗品,人也是消耗品,5億打一場區域性戰場是遠遠不夠的。
另外,為維持“惡欲鎮地虎紅包陣”的正常運轉,宋書玉受命與海雲景區洽談租用之事,嶺南紅宋的關係是不能用的,這是魏賢的事情。因此,宋書玉需要幫魏賢建立一條人脈,然後慢慢的談,這又得花費不少的公關費。
與此同時,宋書玉還得關注喜悲鎮海青龍(東)、哀樂鎮山朱雀(南)、怒碑擎天玄武(北),這三個地方同樣也要租或買下來。不僅僅是國內的,東西南北四塊大陸都有,宋書玉已經在世界地圖上畫滿了紅圈,買或租下這些地方是天文數字。
“我還沒有準備換地圖,洛郡是基本盤,我需要將它經略好後才考慮換地圖,否則,動用關係時都不知道要找哪個”。
聽完宋書玉的諸多問題後,魏賢回答道。
宋書玉精神頓時一震,實話說,全國佈局對他而言是相當吃力的,他能力是有的卻是剛初出茅廬,一下子就要布這麼大的局,力不從心是必然的。但若是按魏賢所說目前只關注於“洛郡”,宋書玉的壓力就銳減,“海雲景區?”
“你搞不定?”
宋書玉表示搞得定,然後趁夜驅車離開了夫子廟。
“喜怒哀樂愛惡欲”七系品信中,魏賢經過融合獲得約160萬點的5階“七品信”,但它們不是信力。信力是由九階七品信融合而成的無屬效能量,用途極為廣泛,但要用來煉器或是在位面內戰鬥的話,還是“品信”要合用的多。
拔舌劍很受歡迎,魏賢不缺“品信材料”,但他缺實物材料,品信是附魔材料,劍本身的鍛造也是需要材料的。當然不是普通的礦物材料,而是能夠“附魔”的特殊礦物,若是礦物本身就含有品信,比如野竹那樣,但不一定就適用的,
勿虛也不知給那個張釗算了什麼樣的卦,讓那中年大叔歡天喜地的抱著被褥連夜離開。魏賢的分神也只是一剎那,精神很快又集中在地圖上,他對宋書玉說自己不準備換地圖是真的,洛郡的地圖都沒有刷完,換什麼地圖。
位面封閉的五千多年,相當於封山育林五千多年,整個位面可謂是聚寶盆,魏賢如今身處於這樣的寶庫中,又豈能牛嚼牡丹般去行動,必然需要好好的謀劃,制定出個一二三的計劃才符合他“老要輕狂少要穩”的座右銘。
“資料庫雖然也是五千多年沒有更新,但位面的地理變遷本身就極其緩慢,資料中所說的地點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魏賢將紅筆在洛郡地圖某角圈了一下。
“你有什麼訊息?”見勿虛湊過頭來看地圖,魏賢問道。
勿虛是品士,他雖然不是洛郡品士圈的扛把子,卻很具有代表性,因此,讓他收集品士圈的訊息也是物盡所用。當然,文桑子也有訊息渠道,只是他如今獲得分支紅包,正替魏賢奔波“眷與譴”的下落。
魏賢主要關注“炎帝出世”的訊息,他就是炎帝,所以,他想知道“品士圈”對於這件事情都有什麼反應。事實上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因為嶺南紅宋並沒有透露,韓興、文桑子也沒有透露,楊誠坤等人根本不是圈裡人,所以,品士圈並不知道當代位面紅包繫結者已經出現。
但品士群體並不因沒有“炎帝”而沉寂,這個群體直是很活躍的,三瀑廟與三瀑觀之間隔著幾年就要打一場,就是其中活躍場面之一。這是關於誰是正統的爭奪,也是品士圈主要的日常活動之一。
品士是沒有“隱居”的,每個品士都需要活躍的行走世間,否則就無法積攢“品信”的數量,也就無法提升階位。閉門造車是無法壯大品信的,品信這東西只能隨著閱歷或某件事情的親身經歷而觸動,壯大。
魏賢在德州市呆了兩天,待勿虛把野外生存的物品準備妥當後,兩人就驅車前往德州市南邊的“南隅峽”。根據資料顯示,南隅峽有“甘青”,甘青似鐵似玉,用來製造“拔舌劍”是很合適的,而發現“甘青”的則是第63代紅包,之後的歷代紅包都曾經根據資料前來挖掘過。
德州市是以旅遊為經濟支柱的,六區七縣形成的一系列的主題旅遊圈,“夫子”就是德州市旅遊的主打。一市六區七縣營造出“夫子”從生到死的故事線,網上有人吐槽說“夫子一生就特麼在德州畫圈圈了”。
南隅峽深處是個被掩蓋的礦洞入口,那是歷代紅包留下來的,但魏賢卻是怎麼也找不到,“奇了怪,地圖比例明明是對的啊”,魏賢蹲在峽谷簷角下有些納悶的東張西望,而勿虛也被指派去附近轉圈。
來之前,魏賢也在網上搜尋了相關資訊,甘青峽這地方早就開發完了,最近也沒有新的專案上馬,所以,變動是沒有的。魏賢也將古圖與現圖進行對比,早早就在地圖上標畫出差異之處,總得來說並沒有多大的變動,那入口找不到就屬於異常之事。
金幣在魏賢的眼中旋轉,但周圍景物都是實打實的並沒有障眼之物的存在,魏賢有些撓頭。而他在這地方轉來轉去,也引起遊客們的注意,幾個遊客跟著他一起轉,然後問魏賢在找什麼?
魏賢見引起了注意也就不再逗留,跑去跟勿虛會合後,兩人在附近休息區坐了下來,“僕下廟籍內有記載過一件事,說是某位品士具有移山填海之力。”勿虛隔著帽子抓了抓頭後說道。
“誰?”魏賢問道,要知道位面封閉後,六極秩序也隨之失效,在當時能夠移山填海,那就是靠真實力,而不是藉助六極的力量。
“約三千年多年前的一個範稚的品士”,由於勿虛讀得書多,他有些記得混,需要返回三瀑廟查詢,魏賢有些懷疑“甘青礦脈”就是被那個叫範稚的品士移走了,所以,就跟勿虛一起去洛州市的三瀑廟。
三瀑廟的山路還是崎嶇難行,勿虛見魏賢走的慢就把他背了起來,幸好路上沒有人,否則就很不好意思啦!到了三瀑廟,廟內的和尚們都出來迎接勿虛,他們可不知道魏賢是哪根蔥,魏賢自然不會在意這些虛禮,催促勿虛趕緊查典籍。
“老闆,範稚確實在甘青峽內施展法品。”
“那他是什麼來歷?”
“青丘觀的來歷。”
魏賢哀嘆一聲,又得坐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