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有霓虹觀眾則是集體捂臉,很多真愛柔道這個專案的霓虹人更是捂臉痛哭,雖說早在確定華夏隊進入決賽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但真到了最後一刻決出冠軍來還是有些無法接受。

在本國作為東道主的奧運會上,最具備奪冠優勢的專案,而且還是本屆奧運會作為東道主特別增設的專案,就為別人做了嫁衣裳,擱誰都難以接受!

非但現場觀眾,在收看直播的霓虹人更是哭倒了一大片,直接哭昏過去的都不再少說,可見了柔道這個專案在霓虹的受重視程度,畢竟柔道之國。

即便柔道比賽全部接受了霓虹以五塊金牌穩居奧運會柔道專案的獎牌榜榜首,但他們依舊高興不起來,往下看第二位是華夏的四塊金牌,在他們看來四塊金牌的含金量是要超過霓虹的五塊的。

團體賽金牌的含量金不用說了,男女最大級別的含金量同樣是要高出其他級別的,沒別的原因就是佔了一個“最大”,換言之,打無差別的比賽,華夏隊是無敵的!但,難受歸難受,在領獎儀式中給華夏隊頒發金牌的時候,該給的掌聲依舊沒有少,至於一部分霓虹人實在受不了這場面而提前離場的時候,該撿的垃圾也還是撿了。

“起來!”

霓虹武道館之中再一次升起了華夏國旗奏響了華夏國歌,以及響徹起了華夏觀眾們的大合唱。

這一次的大合唱,現場觀眾們看著領獎臺上擠著的十二位運動健兒一邊唱一邊哭得稀里嘩啦的,他們也跟著一邊唱一邊流淚。

電視機前也不乏這樣的觀眾。

團體賽是每個隊員都有獎牌的,一個隊是十二位,華夏隊的話也就是十二個人都拿到了金牌——在獎牌榜上是隻算做一枚的——幾位連一場奧運會比賽都沒有打的替補也有,比如孟凡的替補,當然了,他是出過力的,在洲際資格賽上打過兩場。

頒獎儀式結束,大家下了領獎臺之後,其他十一位選手好像是約好了一樣,哈哈笑著將金牌摘下來全部掛到了孟凡的脖子上,然後將孟凡拋了起來,呼哧呼哧費勁兒的喘息聲,伴隨著十二枚金牌撞在一起的叮叮噹噹的聲響,特別好聽。

被拋起來的孟凡也忍不住的嘴角咧開笑了起來,這種感覺還是很美好的,很享受的表情,配上他的顏值和他的笑容,特別好看。

咔咔咔咔。

媒體記者將這美好的畫面捕捉下來。

孟凡被放下來後,胸口掛著十二枚金牌叮叮噹噹的跑向了肖雲林,將金牌摘下來全給掛到了他的脖子上,對著隊員們哈哈笑著:“拋他!”

被拋到高空之中的肖雲林笑著笑著就哭了起來,激動感動都有,還有一部分原因估計是被晃盪著的金牌給打的,特別痛快,特別舒服。

下來後,肖雲林抹著眼淚對在場運動員鞠了一躬,嗷嗷帶著哭腔說著謝謝,謝謝他們帶來的驚喜、榮譽和感動。

直到接受採訪,主教練肖雲林總算是情緒穩定下來,只是,那記者也“壞”,突然來了一句這一次奪冠太意外了也太不容易了,一下子就把老肖的眼淚給勾了出來。

採訪運動員的時候,孟凡、於頌、程訓釗和馮雪梅自然是採訪的重點,每位運動員包括了採訪教練的時候,大家都提到了孟凡,關於“孟氏戰法“也不是什麼非要藏著掖著的事情,至於孟凡這位運動員怎麼就成了教練員有些”僭越“就更不是什麼問題了,都對孟凡帶到隊伍裡的技戰術對他們的提升進行了感謝。

而這份感謝,也確實是孟凡應得的。

不單是他們這麼認為,打最早開始就想邀請孟凡進行交流和指導的霓虹隊這邊也同樣這麼認為。

孟凡在這場團體賽上的作用絕不僅僅只是穩定贏一場拿滿分而已,他還起著穩定軍心提升士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給予了整支隊伍最大限度的技術支援和戰術指導。

“有這樣的孟凡君在,加上華夏人口眾多,如果真要潛下心來努力培養新人,相信用不了多久,華夏就會出一批世界頂級選手,非但只是大級別,還會在小級別上面威脅到我們的霸主地位!”

“小野桑,別提霸主這個詞了!”

霓虹柔道協會的高管們在場邊都是長吁短嘆,第一次生出了與南韓人慣有的思維來,那就是孟凡要是霓虹人該多好啊!

至於南韓嘛,在看完比賽確定了頒獎禮前就離場了,離場前聽到華夏的國歌都是一樣的想法,霓虹柔道協會這些煞筆們竟然不投訴,竟然就看著這樣的頒獎儀式順利舉行!

採訪最後輪到孟凡,孟凡靦腆而謙虛的笑著:“既然大家都感謝孟凡,那我就不感謝他了。我要感謝一下肖雲林指導以及舉摔柔中心領導們對我的信任,邀請我加入了國家隊,而且是一次性加入了三個國家隊。如果不是這份信任,我也不可能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估計這個時候肯定是躺在家裡看比賽。或許躺在家裡看比賽會很舒服,但一定不會有這一路走來的精彩與內心世界的豐富。“

“也要感謝隊友們的信任與努力,如果沒有他們,靠我一個人是不可能拿得下這次的團體賽冠軍。而相比起冠軍榮譽,說實話對我而言更難得的是收穫了他們的友誼。我和他們在一起的集訓的時間不算長,但這短短的時間內他們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我擁有這樣一支冠軍團體的隊友和朋友,這是我的榮幸和驕傲。”

“最後必須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和女朋友吳桐的支援......好吧,都感謝到這裡了,我還是感謝一下我自己吧,感謝我自己那麼努力。我也還會繼續努力下去,爭取下一次的賽後採訪我還能夠繼續發表感言。兩天後,我們摔跤賽場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