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戰略性武庫(第1/2頁)
章節報錯
“孟凡?”
霓虹格鬥界對孟凡的瘋狂程度,肖雲林還是有所耳聞的,並非只是透過所謂的格鬥界“歡迎孟凡前去指導與交流”這個通告,更多的還是從業界內知道的,霓虹不是表面上對孟凡崇拜與瘋狂,私底下也是如此,據說霓虹格鬥界專門有一個研究課題就是關於孟凡的摔跤/柔道技巧,並給了一個很大的名頭——孟氏戰技!
當然了,耳聞只是耳聞,真見到這麼大的陣仗,肖雲林還是很吃驚的,這是真尼瑪專程來“上課”的啊!
霓虹可是素有“柔道之國”之稱,竟能如此。
這讓肖雲林心生敬佩的同時,也不禁心生忌憚。
肖雲林說道:“武田桑,孟凡已經離開了。他是我們特招入國家隊的,而且還是摔跤隊的隊員,所以,自由度很大,並沒有長時間隨隊。可能已經回去了吧。”
武田對這個說法自然是認可的,以孟凡的特殊性,即便是在霓虹柔道界這樣等級比較森嚴的地方,也應當是有著足夠的特殊性與給予尊重。
只不過,他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放棄了,早已就準備好了說辭,說道:“這次除了我們參賽的選手與他們的教練,還來了很多柔道選手與其他格鬥選手,真心想要拜訪孟桑。如果肖桑願意幫忙從中安排的話,我們全隊,願意與貴國國家隊進入深入交流。並且,每年貴國國家隊前往霓虹的交流隊員人數可以再增加五個。”
肖雲林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華夏柔道不是強項,每年都會派遣一定人數——去年是六人,前往霓虹進行交流,其實也就是學習。
別小看這幾個名額的交流,這可是在03年國際柔聯改革霓虹首失國際柔聯管理機構席位後,霓虹為拉攏華夏柔協以求重獲國際柔聯管理機構席位才答應的條件之一,另外霓虹教練在華夏擔任外教也是條件之一。
當然了,在國際柔聯方面,東西方向來都是對峙的,而因為西方聯賽制度更加完善,特別是歐洲柔聯向來財大氣粗,由此這些年來,國際柔聯管理結構都是西方佔更多的席位,更多的席位意味著未來的賽制改革對東方選手更加不利。
由此,在這一點上,即便是南韓,也會參與抱團。
換言之,別看霓虹是柔道之國,但在國際柔聯上話語權並不大,甚至一度被踢出權力中心。國際柔聯架空霓虹的同時,又不敢往死里弄,為了安撫又專門為了霓虹設定一個全新的職位“顧問”這樣的虛職。
在12年倫敦奧運會上霓虹代表隊只拿1金,同時歐洲多個國家強勢崛起特別是法蘭西,也是與這些權力角逐規則更替有一定的關係。
純粹體育?得了吧!
12年之後,霓虹真正意識到了危機,擔心柔道這項“國技”沒落,因此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到16年奧運會上拿下3金1銀8銅重回榜首可見瘋狂程度之一二。
這也是看到孟凡出現之後意識到危機的同時又意識到機會的原因之一,孟凡的技術,在霓虹柔道看來肯定是適合東方人的技術,必須得學!
話說回來,霓虹領隊提出的全隊深入交流以及赴日交流名額的增加,這對於華夏柔道特別是男柔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對華夏柔道的成長和強化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肖雲林在再度驚訝的同時,也不禁在反思,他們似乎對孟凡的重視有些不夠啊,只是將孟凡當成了一個能奪冠的點,卻沒有更多的思考。
在孟凡技戰術方面,也只是有過正常的研究和分析,重視程度確實不如霓虹方面。
細想了一下後,肖雲林說道:“那,我打個電話問一下,至於最終結果,還是得尊重他的意見。”
霓虹領隊連連點頭:“我們也肯定尊重孟桑的意思。”
肖雲林拿起手機到了另外一邊,然後給孟凡撥打了過去。
孟凡當然是存了肖雲林的電話的,此時還在往吳桐那邊趕,見是肖雲林打來的,便接了起來,以為是自己忘了什麼事情或者他那邊有什麼要和自己交代,沒想到是霓虹這件事情,直接拒絕,笑著說:“肖指導,我這忌口好些天了,溜都溜了,怎麼可能會回去啊,你就說沒打通我電話,或者直接說我有事吧。”
肖雲林本來想說霓虹提出的條件,但想了想,還是沒說,笑罵了一句也就掛了。
回到霓虹隊那邊,聳肩攤手說道:“他說有很重要的事情,所以……”
霓虹領隊聞言,很遺憾,但還是沒有再追問:“既然孟桑有急事,那就算了,希望以後有機會吧。”
稍微想了下,又滿是笑臉的對肖雲林說道:“肖桑,我覺得在接下來,我們雙方可以加深交流,在選手與教練和友誼賽以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加大力度進行合作。從此次大師賽上,依舊可以看出,西方多國發展迅猛,成績也是搶眼,非但男柔,女柔方面也是如此……”
肖雲林應付完霓虹領隊,約好找個機會再細細商談,帶著隊員們踏上回秦皇島訓練基地之路,路上,肖雲林與冼女士以及摔跤隊其他教練、技術顧問還有摔跤部進行了簡單溝通,定下時間開一個關於孟凡的討論會,儘快建立一支專門研究孟凡技戰術的研究小組。
霓虹都在研究,我們為什麼不研究,這方面我們可是天然優勢的啊,研究不透或者遇上問題找本尊很方便!
這麼一決定,肖雲林何止是尊重孟凡的選擇不鳥霓虹人,簡直是支援啊。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華夏柔道的地位已經從戰略性武器升級為戰略性武庫了的孟凡,終於在體育館附近看到了吳桐一家人,快步走了過去,而這時,似乎早就埋伏好了的媒體記者也從邊上衝了出來。
怎麼蹲到孟凡?
央五記者已經為媒體界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範,那就是在有吳桐的地方蹲,一定能蹲到!
非但有媒體記者,還有一些觀眾和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