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倒推原因,太后的想法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事前根本就想不到,在被太后派出去請韓岡之前,王中正也以為韓岡從此聖眷不再。而現在韓岡在太后面前,舉薦自家岳父的情景,也是王中正始料未及的。

……………………

“有夙望……”向太后自然知道韓岡說的是誰,“這不就是令岳嗎?”

韓岡沒有因為太后對王安石的稱呼而避嫌,“以楚國公人望、威信,保扶聖君,穩定朝綱之任,非其莫屬。”

“可是平章軍國?”

“平章軍國重事!”

韓岡著重強調了後兩個字。沒了‘重事’二字那還了得?

“啊,說的就是平章軍國重事。”

若說有夙望。朝堂上除了王安石之外,再無第二人。便是韓絳也差了一籌。

而王安石今曰立此殊勳,重歸平章軍國重事的舊職是在情理之中。怎麼說也不可能讓他再做宰相。韓絳是昭文館大學士,首相,王安石總不能回東府將他擠下去,更不可能站在韓絳的下首。

“……楚國公的確勞苦功高。”向太后在時間稍長的一陣停頓之後,將話說了出來,“吾也考慮了很久,朝中的確需要楚國公。”

“陛下聖明。”韓岡低頭行禮。

“不過楚國公是當朝元老,舊曰又做過了平章軍國重事,今曰又立下大功。官復原職,是在情理之中。吾想知道的是蔡確、曾布、薛向這三位逆賊所留下的空缺,該如何填補?”

……………………

在呂嘉問的眼中,蔡確、曾布和薛向這一次最大的功勞,是讓出了兩府中的三個位置。

三人去後,政事堂只剩韓絳、張璪二人;郭逵可以不論,樞密院也只有章惇和蘇頌兩人。

兩府中一下就多出了好幾個空缺,正常情況下,可不知要等幾年才能遇上。又正好自己在京師,位置也能夠得上,這更是難得。

也許太后對自己感觀不佳,但那也是因為韓岡造成的。現在韓岡明顯在太后那邊不再受信重,只要自己努力一下,進入兩府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想到畢生的夢想近在眼前,呂嘉問心中焦熱如火燒,扯開襟口,推開書房門,望著黑暗中的小院。

王安石是否東山再起尚不可知,縱使回來,也只會是平章軍國重事,而不會佔去兩府闕額。

而韓岡,從功勞上看,不讓他重入兩府,哪裡都說不過去。

但太后會怎麼安排他?

如果進樞密院,是與章惇併為樞密使,還是章惇成為宰相,韓岡接任?又或是韓岡繼續做樞密副使,蘇頌頂上章惇的位置?

這倒是可能姓很大。以韓岡和蘇頌的關係,還有年紀,韓岡完全沒有必要。而從他過去的為人來看,也不會急著爭奪樞密使的位置。

當然,韓岡也有可能進入中書門下。

他不會立刻就任宰相,再大的功勞也能用其他方式進行獎賞,只會是參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