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16)(第2/2頁)
章節報錯
遼國的實力十倍於西夏,想要進攻這樣的大國,沒有中樞居中運作,聚合天下財賦,向前線輸送,戰事如何能支撐得下去?
呂惠卿好戰,是他別有一番心思。都是帶過兵的人,怎麼可能不知道糧秣的重要姓?對軍需輸送的底細也是門清。真要到兩國鏖兵時,怕他也是避之不及。
…………………………
曾孝寬回到公廳中坐下,擺在案頭上的茶湯正冒著熱氣。
案頭上的公文,依然厚厚一堆,似乎從早上開始就完全沒有變動過。天知道,方才他出去之前,已經批覆了不知多少本了。
曾孝寬很是難解呂惠卿的想法。
在過去,呂惠卿的心思還是很容易讓人看透。比如他明明對經學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卻偏偏要去為王安石修《三經新義》;當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推薦他進入東府後,便急切的推出了手實法——呂惠卿的想法,實在是太明顯了。
相形之下,韓岡過去的行事風格才當得起淵深莫測四個字,或者說,總是與常人的思路擰著來,讓人猜不到。
可這一回,呂惠卿的想法卻同樣的讓人難以明白。
打仗的事,曾孝寬不覺得自己能勝過有經驗又在邊地的呂惠卿,可兵要吃糧卻是不用多說的。
前方打仗,就要後方盡力供給,若後方不能供給得上,這一仗不用打也知道是輸定了。
朝中中層如今充滿了新黨成員,若有王安石在朝中領導,說不定的確能保證前方的糧餉供給。
臣子能夠架空皇帝,而幾乎控制了在京百司的新黨,加上王安石,或許可以保證一干反對出兵的宰輔,無法干擾前線的戰局。
只是那其中有韓岡啊!
在軍事上,韓岡一個人的破壞力比起其他宰輔加起來都要大。
雖說當年韓岡在羅兀城表現得很正直,可呂惠卿願意將勝負放在韓岡的節艹上?到了他這個位置,又有誰會相信其他同僚的品德?
正猜測著,曾孝寬隨意翻動著公文的手,突然定住了。
這是從河東遞上來的奏章,並代軌道通車後,軍需轉運節省下來的時間。
軌道?
河東的軌道,只修到了太原,從太原往京師來,是太行山,所以依照計劃是往南修到關中去。韓岡的意見就有一條是要等聯通關中和河東的軌道,以及京師通河北,京師通泗州的軌道全線通車之後,再去考慮對遼作戰。
曾孝寬站了起來,走到架閣前自行翻找起來。
找了一陣,便翻到一疊抄寫下來的副本。這是前段時間,他特意讓人送過來的。
翻了一下,裡面的紀錄便印證了他的記憶。透過軌道,的確有可能解決糧秣軍需的運輸問題。
如果緊急修築河北段的軌道,並不是不可能,至少有河東的先例。
河北有著足夠的人力,甚至鋪設的路線位置,也已經勘探了多年,調來能工巧匠,徵發起民夫,直接就可以動工。
沿途雖然要徵用民間田宅,可大義在前,即便是閥閱世家,也不敢阻攔片刻須臾。而且有韓岡提議的幹線支線之分,恐怕相州韓家,巴不得軌道能早一點修到他家門口。
這是不是推動了呂惠卿開戰想法的一個原因?
……………………
王旖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發現前面的燈亮著,韓岡坐在桌前,正寫著些什麼。
“官人,怎麼還不睡?”
“想到下一段怎麼寫了,就起來記下來,免得明天起來忘掉。”
王旖披了衣服起來,好奇的問道:“不是為了遼國?”
“呂惠卿能有幾分是想爭打仗?不過是想沾點便宜罷了。”
王旖在韓岡身邊坐下,“以北虜之勢,豈有便宜可佔?”
“在他的位置上,什麼都不做就沒有機會,只有先做了,才能找到回兩府的機會。”韓岡停下筆,冷笑道,“左右敗了也不過外任幾年,還是跟現在一樣,你說他賭還是不賭?”
“可爹爹呢?”王旖不相信自己的父親是跟呂惠卿一樣的想法。
“以呂吉甫的關係,要說服岳父可就簡單了。”韓岡笑著,衝妻子招了招手,“來,看看為夫的這幾段寫得怎麼樣?”
王旖依言接了剛剛寫好的一段字紙,韓岡在旁輕輕敲著桌子,呂惠卿的想法,現在看了一陣,還真的不難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