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12)(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事遲了,得說聲抱歉。還有一更,請明早看。】
韓絳的脾氣給安撫下去後,也就沒韓岡的事了。
現在朝廷的重點就是安穩,休養生息,以圖將來。韓岡這樣能做事,更能生事的性格,其實也不是很討人喜歡。韓岡感覺,韓絳肯定覺得是自己攛掇著太上皇后弄出了整件事。
要不是遼國被打疼了,當是不敢南下犯境。向皇后拿遼國使者撒撒氣,也沒人會擔心什麼。否則是個朝臣都要跳起來,要把皇后身邊的奸宦給抓起來殺雞儆猴。
不過韓岡從未主動請求上殿,都是得到召喚才會建言朝政。韓岡的態度端正,也就不至於弄僵與現任宰輔們的關係。
從殿上出來,章惇對韓岡道:“今天的事玉昆你也看到了,火器局的事,玉昆你得多操心操心了。別等到邊境上的寨子都改建完成,你還沒有將城防炮弄出來。”
“改建寨堡能有多快?能趕在遼國發難前建好?”
“只要你的城防炮造好,河北的寨堡肯定不會耽擱。”
總的來說,如今朝野內外,對於韓岡拿出來的火炮,都有很大的期待。但具體到其中的不同型號,還是城防炮最受重視。
能守方能攻。一直以來,都採取守勢的大宋朝廷,總是將邊境寨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儘管現在實驗的是野戰炮,可不論是蔡確還是章惇,甚至是郭逵,都希望火器局早一步將城防炮給造出來。並打算趁遼國陷在高麗的時候,早一步將邊境上的寨堡給改建完成。
其圖樣制式,正是韓岡找人畫出來的那幅圖。
馬面要密,城牆要曲,這是城牆建設的關鍵。可以防止敵軍攻到城牆下之後,難以處置。向外突出的馬面和城牆牆體,都有防守城牆底部的作用。就是開封府的城牆,也是多有彎曲。這是開國之初,要修外城城牆,太祖皇帝親自繪圖,將外城城牆修成了彎曲如蚯蚓一般。
現在韓岡畫出的那副炮壘向城牆外凸出的城防圖,很是符合當今對城防建築的認識。以此為圖本,進行建設,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工。只是在現有的城牆外面進行增築而已。
韓岡對朝廷的決定,沒有什麼意見。火炮這種武器,本就是攻守兼備的軍國之器,先想著將邊境的主要城寨都加強防護,也是正常的戰略部署。這是宋軍的本身特點,韓岡也無意去強行扭轉。
“只是運輸上就要費點事了。”見快要到樞密院了,韓岡停下來和章惇說話,“朝廷想來是不會答應在京外開始火炮工坊的,幾千斤運到河北邊境上,可不是容易的事。”
“一輛太平車能裝六千斤。城防炮有六千斤重嗎?”章惇就站在路中間,也不管周圍的官吏投來怎樣驚訝的目光,他對韓岡道:“就是重逾萬斤,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只要城防炮能早點出來,朝廷也能安心了。”
“定型也許不會太慢,但製造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天一門炮,要滿足河北、河東的需求,也要兩三年的時間。來得及嗎?”
看河北還有河東的需要,城防炮一旦設計定型,鑄造數量至少得在千門之上。朝廷在財力、物力上肯定能夠支撐得起,但人力上,就有些難度。沒有那麼多合格的工匠。說實話,不是那麼容易。
“當初神臂弓剛出來的時候,也有人這麼說呢。但現在呢,多得武庫裡都快放不下了。”
好吧。韓岡也不爭辯了,反正到時候看。朝廷不能提供足夠的合格工匠,那就是朝廷的責任了,與他無關。
“另外野戰炮得往後拖延,配屬禁軍的火炮,只能先用虎蹲炮湊合一下了。”
“這也沒辦法。”章惇說道。
野戰炮和城防炮只是大小有別,放置的位置不同,本質上是一樣的兵器,製造也是同樣的流程,要佔用相同的工匠和材料。而虎蹲炮則可以說是另一種武器,材質和使用範圍都不一樣。可以另外安排工坊來製造,甚至可以下發到州郡中,免得佔用軍器監內部的寶貴人力。
“還有。火炮離了火藥,就只是銅塊、鐵塊。火藥比火炮還要重要。木炭和硫磺雖說不愁來源,但合用的木炭、硫磺恐怕數量都不會多。至於火硝,就更難了,數量很是有限。一旦火炮大規模推廣,很快就會跟不上。”
“玉昆你多慮了,天下四百軍州,難道還湊不齊需要的數量。”
“從民間蒐集上來的火硝是要精煉後才能用,可不是放在桶裡面攪合一下就能派上用場。”韓岡嘆了一聲,“這又是得用合用的人手。”
工匠不是抓個閒人過來就能派上用場。有些東西,要大量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最好是認識一些字,能看明白工藝總結,最後在工坊裡面實習一陣,也就練出來了。如果是文盲,那可就是不知要多久。這是培訓工匠最快的辦法。
聽了韓岡的話,章惇搖頭失笑。知道韓岡對教化兩個字極是放在心上。在官面上爭不過新學,就想從民間入手。前面的三字經已經坐實了他的打算。現在又在轉著這個主意。
“真要讓他們讀了書,恐怕都想著考進士了。哪個願意做工匠?”
“京城人口百萬,能識字的男丁至少三成,有幾個能考進士的?有幾個能袖手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