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卒,在出擊前都要聚集,就是契丹人也不可能避免。難道要契丹人騎著上陣的戰馬在兩三里地集合,然後衝擊宋軍的陣前?
速度快如賽馬,在長距離的賽事中,經常能聽說有賽馬暴斃的新聞。就是普通的兩裡、三里疾奔下來,賽馬也都會滿身是汗。若騎在上面的是全副武裝、連人帶裝具有兩百斤的騎手,再好的馬匹都吃不消兩三里的狂奔。
這就是火炮的好處。直接在極遠處就打散敵軍的集結,打亂敵軍的攻擊節奏。其實類似的事,床子弩也能做到,霹靂砲也勉強可以。但火炮能做到隨軍野戰,床子弩、霹靂砲可做不到。
霹靂砲,圍城時才能派上用場。八牛弩,都只是在城池的攻防戰中安身落戶。而火炮,適用性就寬廣了許多。比起霹靂砲和八牛弩,更要靈活輕便。
這還只是試作品,現在就有著媲美霹靂砲和八牛弩的威力,當改進完成,可能要將這兩樣過去的國之重器,遠遠地拋到後面去了。
郭逵轉過來看韓岡,好半天才嘆道:“今日一見,方知宣徽所言不虛。”
韓岡謙遜的笑了一笑,正要說話,郭逵的注意力卻被韓岡手中的第二張圖紙吸引住了。
野戰炮的圖紙在郭逵手中,而韓岡手上的圖紙,郭逵本來以為是繪著同樣的火炮,但從捲起的圖紙露出的那一部分看,卻完全不一樣。
“那是什麼?”郭逵立刻問。
“前面是野戰炮,這一張是步人炮。”韓岡將圖紙展開來,的確不同於野戰炮,沒有輪子,只在前面有個兩腳叉開的支架。
他指著圖上的作為標識的炮手,可以看得出來這種炮很輕巧,不到畫在旁邊的炮手的膝蓋,其實就是後世虎蹲炮,“重量不超過四十斤,兩人輪換揹負,或是用馬駝就可以,一個都至少能帶上兩門。”
“一個都兩門。”郭逵雙眼一亮,考慮了一下,問韓岡,“一伍照顧一門夠不夠?”
“足夠了。”
一伍合當五人,但由於空餉的緣故,基本上四人為多,四個人照顧一門虎蹲炮,也是綽綽有餘。
“與弩弓比怎麼樣?炮彈射程能達多遠。”
“虎蹲炮若用炮彈,當能及百步。不過一般不用炮彈,而是用鉛子的霰彈。十步之內,可比得上十張勁弩。重新發射也不會比弩弓慢。”韓岡見郭逵皺著眉,情知他沒見識過霰彈,讓人端了一盤鉛子過來,道,“待會兒請太尉看一下,就知道了這鉛子的威力了。”
郭逵抓了幾顆細小的彈丸,掂了一掂,知道韓岡所言不虛。霹靂砲也有類似的砲石,用布袋裝一包石子投出去,落地後能讓十幾步內的敵軍都哭爹喊娘。
“怎麼不先造?”這虎蹲炮看起來就很簡單,應該先造的,而且當是大批次裝備軍中。
“這個得用鐵製,而不是青銅。銅太貴了,用鐵造,壞了不心疼。”
這樣的輕型火炮只追求近距離殺傷,火藥裝量又少,不怕炸膛,用鐵鑄應當沒關係。而野戰炮,韓岡還是沒把握,暫時還得用銅。等到技術過關,再用鑄鐵不遲。
章惇聽著韓岡和郭逵的對話,主要都是戰術上的運用,他也懶得插話。
“哦?那一門野戰炮要多少錢?”
“一貫小平錢十二斤,炮管是一千一百斤,消耗的物料也就一百貫,在配料上縱有些參差,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貫。炮架是鐵和木頭,材料最多五十貫。剩下的就是人工和製造的花費了。”
“那也不貴啊!”郭逵甚至有些驚喜。
物料成本才兩百貫,加上人工和製作上的開銷能有一千貫嗎?就是一千貫一門,對大宋來說真不是什麼問題。從今年開始,西北那邊的軍費開支要打個大折扣,一千萬也許不到,五六百萬貫總是有的。能造多少火炮,只看工匠們能不能來得及,還有銅料能擠出多少了。
“是不貴。”
火炮的製造成本,以及之後的維護,都要比床子弩便宜許多。取代床子弩是必然。
便宜又好用,這樣的兵器,沒有誰不喜歡吧……除了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