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天還是三更,這是第一更。之前欠下的兩更也會盡快補起來。有些朋友在說這個事,所以俺在這邊再做個保證,這個月總計八十章不會少。】
呂惠卿即將抵達京城,朝堂上的氣氛稍稍變得有些詭異了起來。
不管怎麼說,那都是擊敗了遼軍,將靈武故地徹底收歸中國的功臣。大宋開國以來,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帥臣屈指可數。
如果以奪佔下來的土地和斬首數目記功的話,呂惠卿絕對是在韓岡和郭逵之上。
而這樣的功臣,莫說晉身東班,成為宰相,更是被朝堂上的宰輔們聯手拒之於京城之外,誰都知道他的心裡會有多窩火。
萬一到了殿上,指著韓絳、蔡確、章惇一頓罵,那就誰也沒臉了。
儘管那樣的情況可能性不大,但還是那句老話,事有萬一。
在京的朝臣們,有對此擔心的,也有準備看好戲的,更有人拜遍諸天神佛,希望他能跟蔡確、章惇拼個你死我活的。
不過呂惠卿回京之前,郭逵倒是先回來了。
他比呂惠卿要早一部回京,但朝堂上的官員幾乎都把他給忘掉了。不再於京外掌兵,郭逵在朝堂上就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儘管本來也沒有多少——相比起呂惠卿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能添亂
這一日,知樞密院事的章惇奉太上皇后之命,與幾位在京的三衙管軍,一併出城郊迎。
蘇頌逃過了這份差事,心情輕鬆的跟韓岡道:“不知道郭仲通敢不敢受這份禮。”
“他有什麼不敢的?”韓岡道,向皇后那邊應該沒有特別的想法,如果當真想將郭逵給架起來,儘可以遣宰相去迎接,絕不會只用一個章惇,“又不是當不起。更是太上皇后旨意,當然可以接受下來。倒是呂惠卿回來,按照禮數,又是該誰去出迎?”
“韓子華不可能去,不過絕少不了蔡持正。還有玉昆你,肯定也脫不了身。”
“當然脫不了身,誰讓是下屬呢?該盡的人事,還是要盡一盡。”韓岡笑道:“宣徽院雖然是南北使並稱,但南院使的地位還是在北院使之上,就是押記、蓋印,兩使皆在京中的時候,都是蓋的南使之印。”
“幸好呂吉甫回不來……”
蘇頌向廳外看了一下,宣徽院沒有正經事務可做,佔地比起樞密院要小許多,呂惠卿要是回來了,剛剛搬過來的《本草綱目》編修局就必須要搬走了。
“回來倒好了,宣徽院的事也可以推到他身上。”
蘇頌笑了一聲,卻也不回韓岡的話。
見蘇頌的反應,韓岡也只能搖頭。他不希望呂惠卿回來,這件事人盡皆知,看來掩飾也沒用。如果呂惠卿回來只是跟蔡確爭位子,韓岡真的不介意,但呂惠卿一回來,少不得會在新學上發力,這就讓他心裡不舒服了。
“火炮什麼時候能好?”過了片刻,蘇頌又問道,
“快了,前兩天模範已經做好了,明天后天就該澆鑄。不過鑄好只是開始,要實驗的地方太多。畢竟是新東西,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使用上,也得有一套規程出來。”
“前日聽子厚說了,這件事是打算讓令表兄來做?”
韓岡點點頭,“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京了。”
樞密院的調令才發出去,送到李信手上還要時間,再等他回來,又不知道有多少時間過去了。
在戰爭結束後,李信這個敗將第一時間被召回京城,功過相抵之後,被晾在了審官西院。不過韓岡硬是回京,半道上就受到了彈劾,連同李信一起遭殃。向皇后見狀,直接讓審官西院將李信調去了荊南,免得成為池魚。
之前韓岡和章惇就商議過,要將李信調回來,安排他去負責火炮實驗,以及火器局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