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43)(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憐的山羊被鉛彈丸打得渾身是洞,汩汩的流著鮮血,比方才的一幕更要慘烈。
蔡確指著那一隻羊,張口結舌:“換成是遼人……”
“也會如此。而且會更快!”
如果是熟手,清理炮膛,裝火藥、炮彈,引線,然後點燃發射,比起給八牛弩要快一點。幾個人一起做的話還會更加幾分速度。
蔡確不是傻瓜,他當然看得出火炮要怎麼運用在對遼的戰場上。
一百五十步外直接打擊遼軍騎兵的集結地。若是給其衝到了近處,換上霰彈,十步到二十步之內,一門炮能抵得上幾十名弩手。
韓岡從戰略說到戰術,對遼國的方略也出來了。不僅是攻遼,防遼也同樣有了預備。
他也是真的想要將遼國徹底解決,才從現在開始就做準備。
只要登州水師成型,就可以壓制遼國海岸線附近的寨堡和駐軍。當宋軍隨時可以出動戰船,運送兵馬,奪取榆關【山海關】,封鎖住連線東京道與南京道、位於海山之間的那一條狹窄通道,那麼遼國就算想要進攻大宋,也必須隨時提防身後的危險。
有幾個人會選擇冒險?戰勝於廟堂之上。這才是宰輔掌控全域性的意義所在。
蔡確沉吟良久,突然道:“方興是個有能力的。”
蔡確對方興也不會不熟悉,畿縣的知縣,比起外路的知州都要熱門。開封、祥符兩赤縣的知縣,很多時候更是要天子同意才能任命。
“的確。有他相助,韓岡在白馬縣的一年,過得可是輕鬆得很。”
“玉昆太自謙了。”蔡確笑道。
韓岡搖頭,製造松木炮不難,但幾天之內,便指揮上手,做事有章法,這樣的官員的確不好找。
“御史臺盯著方興實在是不成話。”蔡確忽而又說道。
“難免的。也是受了韓岡牽累。”
就是在如今,黨同伐異的情況也從來沒有消失過。
蔡確一邊望著正在拆卸繩索的工匠們,一邊道,“御史臺最近的摺子,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個個失了銳氣。換作昔日,這辱臺錢早就罰到可以去樊樓夜夜笙歌了。”
韓岡停下了動作,等著蔡確的下文。
“有些監察御史,不宜再留任臺院。至於那些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也要給他們一個機會,從烏臺中走出來。”
有件事蔡確提都不提一句,但周圍有人明白了,“舉薦誰來做。”
“可以慢慢來,等之後的安排。”
舉薦御史,依故例,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知雜事和翰林學士三方推薦,兩府不得干預——御史臺的存在,在本朝,就是為了牽制宰輔。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宰輔們就多了些想法。之前換過一茬,現在要換第二茬。
蔡確既然無意追究其他枝節問題,韓岡也不在乎其他了。對蔡確道,“蔡元長才具卓異,曾任厚生司判官,若他能主掌厚生司,必然是一個好結果。”
蔡京已經做到了殿中侍御史,只是他想要升御史中丞難度極大,幾乎不可能,就是御史臺副——侍御史知雜事也沒有什麼機會。
蔡京什麼時候走了韓岡的路子?蔡確心中一下就警惕了起來。
“元長與確是袒免親,能在御史臺中,本就已是特例,還是蒙上皇特旨許準。”蔡確沉沉的嘆了一口氣,“但他在京中這麼長時間了,也該歷任地方,若能如玉昆你這般在地方上建功立業,日後回朝,能更有進步的機會。蔡確雖不才,進京前,卻也是在外做了十幾年的官。”
韓岡沉吟了一陣,問蔡確:“……不知相公到底屬意何人?”
“遊醇為人如何?”蔡確問道。
就像蔡確方才驚訝一樣,韓岡也為之驚訝,然後否決,“遊節夫為人直方公廉。遽然調任,赤子恐不捨。”
直方公廉,這個評價很高,但韓岡等於是在說那是個傻大膽,真的弄進來,肯定是給四方添麻煩的。
韓岡手邊沒有什麼進士。要是黃裳中了進士,韓岡立馬就能將他推進御史臺。要功勞有功勞,要才學有才學,御史一任之後,轉頭就能在朝中風生水起。另外還有一個慕容武,可惜官聲不是那麼好,韓岡無意推薦他。
“這件事不急。”看見韓岡皺眉思考,蔡確笑了一笑,強調道,“玉昆,都不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