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40)(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悌這些天來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對著慷慨仗義的大宋君臣再拜起身,然後躬身倒退著與他的副手一起出了殿門。
面對可能是九死一生的任務,金悌毅然接受了下來,甚至請求今天就出發,趕回高麗,與還在抵抗遼人的勢力聯絡上。
同時他向朝廷推薦了江華島。
韓岡聲稱官軍遠來,必須要有個安全的落腳地點。金悌不疑有他,又或許是想到了卻巴不得大宋能插足進來,所以推薦了這個據他本人說,是獨一無二的絕佳駐地。
江華島距離開京並不遠,位於阿利水【漢江】的河口。地理位置絕佳。島上還有山峰,具有險要地勢,更有供停泊船隻的港口。往來商船進入阿利水,也都要進過江華島。看遍高麗西岸,再無一處能比得上江華島。
聽金悌這麼一說,殿上君臣都覺得的確是個好位置。只要能夠切實封鎖鄰接陸地的海峽,江華島將是大宋控扼整個高麗的戰略要點。而且據金悌及柳洪所言,江華島至少有一縣之地,面積不小,足以駐屯大軍。而且既然這個島位於河口,那麼肯定也有沖積出來的土地,多多少少也能種上一點糧食。
只是這麼好的地方,除非通知高麗的歷代國王都是瞎子,否則就不會放過。在垂拱殿上的,除了坐著的,哪個不是明白人?再追問兩句,金悌也老實的說了出來,江華島本就是開京對西方來敵的第一道防線,早有城寨修在島上面,也駐有一部兵馬,甚至還是行宮所在。
說到這裡,宰輔們都明白了,朝廷的兵艦開過去,恐怕會撞上一群逃出開城的官吏,也許還有幾個王族、宗室,甚至可能會碰見國王王徽和世子王勳。
高麗就這麼大,往南走也逃不了多遠,只能寄望於海水阻隔遼軍的步伐。而且從開京逃到阿利水上坐船,直放江華島,比起渡水南下,更快也更安全。
將心比心,蔡確、章惇、韓岡都覺得,如果換做自己開京,往江華島跑的可能性很高。實在不行,往大宋逃,也能混個安樂王公做一做。
與敗逃出京的高麗小朝廷混在一起,大大小小都是一個麻煩。不過派出戰船的目的,只是要控制高麗海疆,不是跟高麗人爭奪高麗的控制權。有些交換,不愁高麗人不做。只要安排得好,鳩佔鵲巢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對於金悌的提議,宰輔們也不會全然相信,還是決定讓領軍出征的將領,到了高麗看了江華島的實際情況再說,如果不合適,再換地方也不遲。
金悌的言辭總是不夠坦誠,不過對他的平行,宰輔們還是給了很高的評價。
“當真是忠義之士。”從殿中出來,韓絳就忍不住感嘆。
張璪也附和著:“此人大有古風,彷彿春秋之臣。”
“高麗事事皆學於中國,自號小中華,只看這一個知曉忠義的臣子,倒也不能算是自吹自擂。”曾布同樣讚許。
只有韓岡不以為然,道:“春秋之義,在於尊王攘夷。齊桓之德,乃是全華夏,御蠻夷。高麗雖自號中華,只不服王化這一條,就照舊是蠻夷啊。”
章惇笑道:“玉昆你待四夷,何其苛刻。”
“一日不降中國,就一日是蠻夷。蠻夷猾夏,這一點終歸是要防著。”
“算了,不爭此事了。”章惇搖搖頭,韓岡在華夷之辨上的原則誰都動搖不了,他也懶怠去爭,“這段時間事情雖說少了點,還不至於閒得發慌。”
“金悌將這江華島說得那麼好,不知道高麗願不願意割讓。”
“大宋要的島嶼,於高麗也是海外。無用之地。以無用之地,換來大宋的支援,這筆賬,王徽、王勳應該會算。”
“就是不知道現在他們的情況了,到底是不是‘已經’逃到了江華島上。”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韓岡搖搖頭,“開京破城,究竟是自縛出降,還是裡面的守軍獻城都要弄清楚。到底有沒有給他們留下逃亡的時間,這同樣要靠運氣。”
蔡確眉頭緊皺:“遼國當真能攻城了?”
韓岡道:“內部人心一亂,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
蔡確嘆道,“就怕遼國是在外部強攻得手。”
不管怎麼說,開京都是一國都城,遼國若是能一鼓而破,面對大宋出四京以外的其他城市,多半也都能做到這一點。作為宰相……之一,蔡確也不願看到遼國變得這麼強大。
不過現在也只能看出徵的將校們的本事了。到底能不能在遼國和高麗的干擾下,達成既定的目標。
選調水軍將領的工作,樞密院此事已經完成了。
對將領的要求不是那麼高,只要敢於出海就行。在大宋軍中,這樣的人,還是有那麼一個、兩個。
現在的這一個就是從廣州那邊調來,早在南征之役中就投到章惇門下,這兩年為章家的商行出了很大力氣。走慣了南方的水路,不知道能不能習慣北方的海域。至於能不能戰,更是還得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