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38)(第2/2頁)
章節報錯
“海貿?”蔡確嗅到了裡面金錢的味道。
“商家穿州過縣,每經一地,便是百分之二的過稅。而海商,則是在入港時,在市舶司中或繳納兩成為稅,但出港呢?”
韓岡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在高麗海貿中居中再砍一刀。
薛向和蔡確各自點頭。對高麗海商們當然是噩耗,但宰輔們可不管那麼多,只要補足多出去的開支,高麗海商怎麼樣都好。反正海商不會虧本,多加的兩成抽解,反過來加進成本里面就夠了。
“錢糧暫時可以設法調撥,但兵員從哪裡調?”韓絳問道。
“章樞密?”向皇后問章惇。
“各路水師,以登州最為精銳。有澄海弩手和平海各二指揮,另有廂軍安海、水軍各一指揮,至於江南沿江、沿海諸水師,久未校閱,不堪一用。廣州、廣西亦有水師,但南海。”
南征一役,廣州的水軍是臨時募集的,之後也根本沒有派上用場。現在則更好,巡海的差事變成了往來轉運,名義上是水軍,實際上成了商船。中間的將校們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想要他們過來巡海,指不定轉眼就鬧兵變了。
“依臣之間,可於京東東路,及兩浙路,各設一將,為水軍。”章惇繼續說道,“兩浙駐地設於昌國。而京東東路一將,就設在登州。六個指揮,其中兩個指揮駐紮在高麗。一年一輪替。其中缺額,可招募充實。”
“虎翼水軍不能用?”向皇后又問。
虎翼水軍的名氣肯定要比澄海弩手和平海大得多,殿上一片安靜,那可是京營,而且是隻在金明池爭標時上場。
“陛下,殿下。”韓岡道,“大中祥符年間,朝廷詔在京諸軍選江、淮士卒善水者習戰於金明池,立為虎翼水軍,這已經多少年都沒見過海了。”
從小隻是在池子裡撲騰的鴨子,怎麼能放在大海上?韓岡不會指望京營中的水軍能派上什麼用場。
“正如韓宣徽所言,的確不合用。”章惇附和著。他也覺得最好讓虎翼水軍繼續在金明池裡劃龍船好了,每年天子與民共樂,少了金明池爭標這一道風景,熱鬧就差了許多。
“那就依章樞密,韓宣徽之言。”
“不過還有駐地之事。官軍水師到了高麗,駐紮在何處。”蔡確詢問。
“記得高麗南方有大島。”
以經史之學論,章惇是殿上最出色的一個,兩科進士。聽到韓岡說要,就開始盡力回憶,只是依稀記得,但名字記不清了。
“可是倭國?”張璪問。
“耽羅國也能算一個。”韓岡口氣委婉,其實是指明瞭張璪的錯誤。
幾名宰輔都看了眼韓岡,明顯的是做了不少功課。看起來為了今天的提議,已經準備了不少時間。
“不過耽羅國太過偏於南方,可能並不合用。”韓岡又道。
所謂的耽羅國,應該就是濟州島。可韓岡也不能完全確定。但除了濟州島之外,朝鮮半島西海岸的大小島嶼並不少,用來駐紮水師,遠比更偏南方的濟州島要合適。只要熟悉地理的人肯帶路就行了。至於以後佔不佔下來,那就另說。
“以臣之見,過幾日可再招高麗使者上殿。既然過來求援,想必樂於見到朝廷出兵。”用功名利祿釣不上來的大魚,以忠義為餌,就會自己咬鉤了,韓岡想著,道:“到底哪一處更為合適駐兵,可讓他們推薦一下。”
真夠黑心的。好幾名宰輔都在想。
蔡確笑道,“求仁得仁,當不會拒絕。”
韓岡輕輕點頭,這件事差不多應該定下來了。雖然只是順水推舟,卻對未來大有裨益。
遼國吞併高麗,可能帶來的海上騷擾也不是壞事,就像現在,能讓朝廷上下都警覺起來,加大對造船業的投入,就是個好結果。在韓岡看來大宋的根本雖還是陸地,但海洋也不可偏廢。
“一旦官軍控制了海洋,也就讓遼國多了一段必須要防備的國境線。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