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25)(第2/3頁)
章節報錯
“是宮中的緣故吧。”蔡確望著頭頂斑駁的殿梁,宮中的殿閣早就該修了,可一直都沒有修。
別的不說,當今的皇帝在節制**上,的確是可以做歷代帝王表率的。登基十幾年來,也就修了慈壽宮和保慈宮。一切多餘的奢侈愛好都沒有,一門心思就是以唐太宗為目標,可惜天不假年啊。
宮中風水不好、陰氣太重的傳言早不是一天兩天,別的不說,六十年來,出生在宮中的皇子只留存了一個。 就是現在的太子趙佣。宮內宮外都認為這是皇宮內有陰物作祟。
而且趙佣才六歲,還有十幾年才成人。說不準,哪天又應了命數。為此而憂心的人不是一個兩個。
“方才雷太醫說的天火灶不知能有多少用?”蔡確問道。
“盡人事,看天命吧。”韓岡道。
天子重病時候,獻藥的,獻方的,要為天子祈福的,京城中有很多人都在努力想討個好,天火灶不是特例,但同樣也只是給個心理安慰而已。
“給天子吃幾天藥看看情況會不會有所好轉。”韓岡繼續說。
本來雷簡說過之後,向皇后就準備派人去洛陽要一架天火灶。不過入內都知張茂則過來後卻說庫中已經有了。是洛陽的文及甫在發明之後,就獻了一架上來。只是當時沒人理會,丟進了內藏庫中。
“不只是要看天命,還要看天。天火灶的事,布也曾聽說過,要是天氣不好就不能用。必須要出大太陽。”
“的確。”蔡確道,“只能是白天用,更得是晴天,還不能放在室內。秋冬的時候天冷風大,熬一碗藥不知要熬多久。”
“可用得人還是多啊。洛陽不說,京城裡面就不少了。”
前日聽章惇提起天火灶之後,韓岡就稍稍留意了一下。發現他在外的確是孤陋寡聞了一點,京城上層有關養生的發明總是很受關注,天火灶在洛陽一出來,京城這邊就有人開始用了。
“只是宮裡一旦用起天火灶,就怕會有人聯想起漢武帝來。”
韓岡笑了一聲:“漢武一修柏梁,再修建章,耗用財物無數,這邊只是搭個灶臺,差得也太遠了。”
漢武帝時,有人進獻長生方,說用露水和玉屑常年飲服,可以得長生。
漢武帝信了他的話。便開始修建柏梁臺。臺上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銅柱頂端有仙人像,托盤凝集露水。沒過多久,雷火焚柏梁殿,承露盤一併焚燬。當時人說,這是上天降罪,但漢武帝根本不予理會,又造了更大的建章宮,重修了同樣大小的承露盤。
天火灶和承露盤,一個是火,一個是水,看著是不一樣,但性質是類似的,也架不住人們會聯想。
“玉昆你還別說,到時候多半會有人上書要修天火臺呢。”
“又不是露水,收下來能灌進瓶中。喝藥得趁熱。弄個幾十丈高的臺子熬藥,藥端下來就冷了。”
守夜時隨口閒聊,三人也不準備睡了,保不準今夜就會有事。
倒也正如預料,不及三更,事情就來了。
“蔡相公、曾參政、韓樞密。”楊戩過了二更天不久就跑了過來,氣喘吁吁的,“皇后請三位相公快點過去。”
正在閒談的三人霍然而起,互相看了一眼。只見蔡確問:“出了什麼事?”
“官家醒過來了。”
三人匆匆抵達福寧殿。進了內廂,就看見裡面燈火通明,一群人擁在裡面,一半圍在御榻旁,一半則站在牆邊。皇后正低著頭,揹著床,坐在桌邊。拿絲巾捂著臉,看樣子,卻像是在哭。
難道這就出事了?!韓岡心中一驚,不至於那麼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