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宋軍出營列陣,遠遠的監視著。而宋人的騎兵則在外圍,與保護大軍撤離的五千多皮室、宮分對峙著。在宋人的騎兵之中,甚至還有許多是阻卜人的裝束,耀武揚威般的在他們的面前縱馬狂奔。
阻卜人的嘲弄讓強烈的屈辱感蔓延胸臆,驕悍的契丹戰士幾曾受到這些賤民的羞辱?可抬起頭,望著不遠處倚靠大營列陣的宋人,很多人又低下了頭來,隨著大隊走進群山之中的關隘。
身後的城池中歡呼聲震耳欲聾,隨風傳入了耳中。
蕭十三緊緊咬住牙關。
我們絕對會回來的!
絕對!
……………………
“遼賊看起來還是依依不捨呢。”
遼軍走得拖泥帶水,比韓岡預計的多留了兩天。
原本韓岡以為主力到了代州城下,城中的遼軍就該打好包裹往回走了,沒想到蕭十三竟然還敢拖延。
不過韓岡也算鬆了一口氣。他的攻城準備都做好了,要是蕭十三再不走,到時候,究竟是揮軍攻城,還是再等等,他也拿不定主意。
就算是現在,來自京畿的主力已經經過了戰火的磨練,可韓岡還是不願意指揮京營禁軍去主動進攻,尤其還是攻城。遼軍雖不善守,可京營禁軍也不擅攻,能少一些傷亡便少一些。
遼軍讓出了代州城,韓岡也並沒有趁隙攻擊的想法。遼軍雖是敗兵,但也是哀兵,心中都堵著一口氣,萬一壓迫過甚讓他們絕地反擊,滿營驕兵的這邊可能會輸得很狼狽。
代州城終於回到手中,可韓岡並不往城內去,指揮各部堵著城門紮營。然後分派人手入城清理。一片狼藉的城中,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清理乾淨的。
佔據了代州城後,韓岡和他的幕僚並沒有太多的興奮,抬頭便能看見北面近在咫尺的關隘,不奪雁門,便是未盡全功。而且還要騰出手來去處理繁峙縣的敵軍。
只有堵上了雁門山和飛狐陘上的通道,代州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獲得了安全。
“去神武縣的人還走了嗎?蕭十三可已經回去了。”韓岡問道。
章楶道:“早就走了。折侯老將,定不會有失。”
從雁門關北上是馬邑縣,由此向東北去是大同府,而朔州州城則是在馬邑縣的正西面,更靠近古長城。
就算蕭十三已經領軍北上救援朔州,折克行也有足夠的時間撤離。撤到山上,現在的這一支遼軍,應該不會有心思去追擊。即便敢於追擊,也贏不了士氣正旺、精銳則猶有過之的麟府軍。
“遼賊肝膽已寒,繁峙縣料無大戰。樞密,接下來該如何?只是收回雁門、西陘嗎?”
韓岡搖搖頭:“來而不往非禮也。只要朝廷沒有嚴令休兵,奪回雁門後,當然是要繼續北進。”
韓岡話裡話外全然忘了之前的休兵詔書。不僅是他根本不提,就是下面的幕僚,也全當沒有這回事。
除非朝廷下詔走馬換將,否則只要韓岡還在置制使的位置上,他都敢把不合人意的詔令當成耳旁風。
收復了國土,趕走了強盜。接下來,理所當然是反擊。
難道朔州不好嗎?
難道大同不好嗎?
若一時還做不到,至少把擄走的百姓多救一點回來吧。
韓岡可從來沒想過僅僅是收復了代州就偃旗息鼓,至少要遼人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而不是現在這樣,入寇的遼賊雖然吃苦受累,也受了不小的打擊,但損失不多,收穫不少,幾年後多半就是好了瘡疤忘了疼,到時候說不定又開始找麻煩了。
“白玉已經到忻口寨了嗎?”他問道。
這邊奪回了雁門、西陘,就該這群飢渴已久的餓虎上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