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1/2頁)
章節報錯
“樞密,白玉那邊又有軍報來了。”
韓岡正皺著眉頭,黃裳拿著一份公函進了帳來。
“朔州的訊息倒還真是多。”
“不是朔州,是白玉。”黃裳強調著手中公函的出處。
折克行本官、差遣皆在白玉之上,在白玉領命離開時,韓岡也是讓他聽從折克行的指揮。
白玉不敢違反韓岡將令,只是他將折克行的安排一五一十都寫了報告回來,軍營中的大小事也事無鉅細都向韓岡稟報。這讓在韓岡身邊掌書記的黃裳覺得很人煩。
“白玉忠勤太過,並非正人。”
“成見不要那麼重啊。”韓岡笑著接過黃裳手中的文函,掃了一眼後,見的確沒有什麼重要的事,便又放了下來,對黃裳又道:“他能將事情辦好就行了。”
黃裳對白玉的確是有些成見,就是之前白玉來拜見韓岡時做得太難看。
韓岡將西軍精銳一留多月,不給他們立功的機會,白昭信抱怨幾句是正常的。韓岡也不覺得被冒犯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一般來說,地位越高,對口舌是非就越不看重,而是會更加註重行動和實際。
而白玉為此給說氣話的兒子一巴掌,也可算是無暇思索下的自保手段,韓岡也同樣能夠理解。但之後又踢一腳算什麼,把他韓岡當成什麼人了?
韓岡由此對白玉的感官降了一個等級,而當時在旁作陪的黃裳,對白家父子兩人更是一下便沒了好感。
白玉能力是有,在關西諸多將領中,雖不能說是第一流的,至少算得上中規中矩。可惜做人做事差了一籌,讓人心裡不舒服。
難怪以他在關西軍中的資歷,最後還是沒人願意用他。
郭逵救了他一命,恩同再造,卻沒設法將他調去河北做親將。其中有自全的因素,但也肯定是覺得白玉不堪驅用。
若白玉不是多了那一腳,韓岡不介意在幕府中給他留個位置,但現在是不可能了。只會是有多少功勞,給多少獎賞,不會破格提拔,也不會將之視為親信。
沒有後臺的武將,想要晉升,除了熬時間,別無他法。韓岡本想給他機會,可惜白玉沒能把握得住。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回若能成功,功績也夠讓白家三代安康。一名年過五旬的武將,對此還有什麼好奢求的?
白玉的問題想過就算了,現在問題是皇帝。
現如今的代州本郡,除了幾座關隘外,基本上都已經收復,而且那幾座關隘出口,皆有重兵設營把守,不虞遼軍襲擊。
而朔州州城處,折克行和白玉正在準備與遼軍主力決戰。整訓兵馬,修整城防寨防,試圖在遼軍來襲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不準備親臨朔州戰陣的韓岡,只需要在代州城等待訊息便可。
他的心神,多數都放在了從京城傳來的急報那裡。
復幽雲者封王。
這可是生封王爵,而且必然是異姓王。
漢代是非劉不王,除了國初和末年,沒有異姓封王的例子。唐時的情況又不一樣,但異姓封王的依然稀少,安史之亂後才稍稍多起來。
以本朝開國後逐漸形成的規則,外藩不論,朝中的異姓臣子封王只能是在死後,生不封王。
之前得封異姓王的趙普、慕容延釗、高懷德、曹彬、潘美,要麼是皇后的父祖輩,要麼就是立有大功,無從酬獎。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封爵時已經不在人世,乃是追封。
韓琦相三帝、立二主,在他故世後,一直都有說法要將其封王,不過至今沒有動靜。
要想生封王爵,在如今,至少得有郭子儀那般的不世之功。
光復幽雲者,勉強夠資格。不過韓岡不論怎麼想,都覺得皇帝的這句話,肯定不會是侷限於本意。應該是針對眼下的局面,經過一番計算的結果。
或許是針對領軍的幾位帥臣,或許是針對現在的和議。反正皇帝必然暗藏其他心思。
但這分明是亂命!
皇帝哪裡能隨意的將一個王爵授予他人?朝廷自有制度在,容不得皇帝恣意妄為。
說句難聽話,萬一皇帝當真連下亂命,讓韓岡自盡。那時候,他是自裁還是不自裁?
照常理,韓岡當然可以不理會,還沒有成為正式的詔令,僅僅是口諭而已。
沒了大政之權的天子亂命,雖不便呸上一口,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韓岡記得有傳言說仁宗皇帝晚年多病,頭腦時常不清醒,一次犯病時還當著遼國使者的面,高呼著皇后和宰相要謀害他,可也沒見曹太皇和韓琦自尋白綾,倒是把皇帝弄進福寧殿養著。
不過皇帝畢竟只是重病,並非昏聵。世人皆知,天子的心智依然清明,要不然也不會在垂危之際,仍能洞悉二大王的奸謀,讓皇后垂簾聽政。
萬一讓趙頊說出什麼話來,那就真的是無妄之災,縱然可以來個趨吉避凶,可也是少不了一身騷。日後也定然會被人拿著當做把柄,時時敲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