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12)(第2/2頁)
章節報錯
異論相攪的帝王心術,宰輔們哪個不熟悉?他們可都不想看到皇后把這一套招數練到當今天子那般爐火純青的水平上。
不過韓絳、張璪臉色都有些陰沉。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打算被曾布阻止,而是因為曾佈讓他們清醒了一點,不要去挑戰皇后對韓岡的信任。
皇后學不會異論相攪的確是好事,但變成對韓岡言聽計從的情況,可就讓幾位宰執心中不舒服了。
蔡確輕嘆了一聲,問幾位同僚,“韓玉昆發來的奏表到底該如何處置?皇后殿下肯定要問,好歹得有個章程出來。”
繞了一個大圈子,終究還是逃不掉這個難題。
韓絳一番思前想後,最後道:“就照例發在邸報上吧。”
他回望蔡確,蔡確微一沉吟,點頭道:“也好。”
“子宣、邃明,你們看呢?”他又問著曾布和張璪的意見。
兩位參知政事點了點頭,投下了贊成票。
來自邊關的軍情,如果是有利於官軍的,通常都會如此安排。如果是大獲全勝,飛捷入京的話,更是要入告太廟,或是在文德殿上君臣共賀。既然韓岡本人沒發捷報,那就當成是普通的有點戰果的軍情,在邸報上向下通報便是。
先等等看吧。
政事堂中不止一人這麼想著。
……………………
“遼賊退得還真是乾脆。”蔡京笑了笑,右手輕抬,示意來通報訊息的耳目退了下去。
烏臺中的御史們,可謂是整個京城中,對小道訊息最敏感,同時也訊息最靈通的官員。其中身為侍御史的蔡京得到河東制置使司的奏報內容,連同宰輔們的決定,也不過隔了一個時辰而已。
從通進銀臺司和東西兩府中傳出來的訊息很是誇張:遼賊在太谷圍城一夜,賊眾多有傷亡。又因為援軍隨之北上,便聞風而退。又用計火焚城外南北二市,沒於火海的賊眾數以千計,在烈焰中盡為飛灰。
同屬臺院、又問蔡京知交的強淵明搖著頭:“都不知那一份奏報到底摻了多少水,要打上個幾折!”
“若是別人說來,也就一成兩成可信。以韓三的性子,對半折吧。”蔡京邊想邊說,“燒死燒傷以千計,多半是假,事後斬首則肯定為真。韓三領兵多年,倒還不至於犯這樣的錯。”
上報的戰績通常都是儘可能往天上吹,一方面是說著好聽,另一方面也是助長聲威。反正實際上的功績,基本上還是以斬首來評判——守住城池是功勞,逐走遼軍也是功勞,但功勞大小,端得還是看繳獲——吹得再厲害也沒用。斬首是不可能作假的,繳獲的軍器也做不了假。至於擊敗的敵軍數目,十倍八倍都是可以吹的。
其實蔡京對奏報中摻了多少水並不關心,他在意的是兩府對整件事的處理意見。
贏終究是贏,可終究還是因為揣摩不透韓岡的想法,這讓兩府不敢將戰果以捷報的形式向外公佈。要是兩府真的敢做,還不如立刻大張旗鼓的去宣傳,將韓岡架在火上來烤。
“不過我倒覺得那樣反而會讓人以為宰輔們沉不住氣,韓岡都不當回事,他們卻拿著當寶,一個對比就顯得有失宰相的身份而不夠穩重了。”強淵明說道。
“……或許都有吧?”
蔡京眉峰深鎖,強淵明的話一下點醒了他。韓岡的隨意之舉甚至讓其餘宰輔都為之氣短心怯,不敢有所異動。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韓岡的一舉一動,連宰輔都要仔細去揣摩了?
等他挾大勝而歸,那朝堂將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
“想法?”韓岡放下望遠鏡,回頭對留光宇道,“沒有!不過就算沒有捷報,士卒的賞賜不會少,真正沒落到好處的只是我而已。”
“那樞密你何須如此?!”
韓岡笑道:“等收復了代州,再向天子報捷不遲!”
留光宇很疑惑道:“樞密何必如此自清?”
韓岡笑了一笑:“我來河東所奉王命為何?”
“收復河東。”留光宇沒有二話。
“那麼差遣呢?是太谷知縣嗎?”
“……下官明白了。”留光宇向韓岡行了一禮,趕快去做他的事了。
目送了留光宇離開,韓岡則在營中冷笑著,重新舉起千里鏡,對準了遠處的寨牆。
‘大家都別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