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岡對這個曲禮很有些興趣,主要是因為他的籍貫。
倒不是有什麼同鄉之誼,韓岡之所以這麼些年來,而是因為密州膠西下的板橋鎮。
膠西板橋是新設了市舶司的地方。其所在位置大略就是後世的膠州灣。
自國初時,便有泛海浮舟的商人來往此處。到了熙寧八年,元絳奉詔出使高麗,大宋與高麗有了正式的外交往來之後,膠西板橋也越來越繁榮,最終使得朝廷決定在此處設立市舶司。
如今密州市舶司所管轄的膠西板橋港直接面對數以百千計的海商,乃至高麗和東瀛的商人,依靠對海船抽解和博買,這兩年密州市舶司,都能上繳五六萬貫的淨收入,佔到了南北各大市舶司總收入的十分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藥材、皮草和戰馬被市舶司抽解和博買。這些北地特產,都是比錢更有價值。
從朝廷的收入來看,板橋港是如今的北方第一大港,規模遠遠超過位於膠東半島北部,當年還沒有衰落的登州和萊州兩港。
這兩座港口,本來是面對遼國、高麗和日本商人的主要商港。可在國初與遼國征戰不休的那段時間裡,因為有可能會被遼人的奸細由此處混入,故而被勒令禁止對外通商。
在韓岡眼裡,這是個極其愚蠢的決定。封鎖的結果,並不能改變河北邊境處處烽煙、細作遍地的局面,而是直接導致了兩座港口的衰敗。
百年之後的現在,當年的禁令雖廢弛已久,與遼人的商貿往來也不再是讓朝廷忌憚的禁區,但元氣大傷的兩座商港已經被膠東半島南部的膠西板橋港所取代——與高麗日本的聯絡,爭不過密州膠西,而對遼國的通商,也無法與陸路抗衡,想起死回生也只能使鏡花水月。
不過這件事也不是很重要。後世膠州灣在海運上的地位,本就是要超過登萊兩地的,如今不過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在韓岡眼裡,只要海上貿易能更加繁榮就足夠了,他可不是太關心到底是哪裡繁榮。登萊也好,膠西也好,哪邊的海貿興旺都可以。
海洋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大航海時代所帶來的推動力,使得西方文明徹底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出來。
只是大宋這個時代的頂級帝國,一切都能自給自足,對外征服的慾望很小,但沿海各路在近海水運上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今兩廣各州至福建、兩浙的近海運力,每年都是在大幅攀升,這一點從順豐行從交州發回來的報告中,能清楚的看到。
趙頊也是知道海運的好處的,據韓岡從王安石那裡聽說,變法之初,議論起如何增加朝廷歲入,市舶司的商稅也被當成一樁重要的議題,趙頊就曾經說過‘東南利用之大,舶商亦居其一。若錢、劉竊據浙、廣,內足自富,外足抗中國者,亦由籠海商得法。’
何況對於大宋天子和朝廷而言,他們不會介意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不說可以輕而易舉的壓制高麗、日本,或是南洋,就是遼國,也會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而被牽制到其在東京道和南京道的兵力。
從山海關到錦州的那一條路,全程都在渤海沿岸透過。如果不從遼西走廊走,遼國的南京道想要跟東京道聯絡上,就必須繞道燕山北側的中京道,要多走上一兩千里路,遼國的東京遼陽府,則是因為遼河的緣故,直接受到渤海水軍的威脅。至於桑乾河邊的南京西京府,千石的船隻更可以載著大軍直接進抵城下。
控制了渤海,就是佔據了一個戰略性的制高點,讓遼人不得不加強兩路的守備,在戰略層面上落入下風。
儘管到了冬日,渤海少不了要封凍,遼人厲兵秣馬的時候,渤海水軍無從發揮。但如果當真要設立渤海水師,目的就是進攻,而不是防守。以直逼東京遼陽府和南京析津府的戰略攻勢,來遏制遼人膽大妄為的躁動。
試想一下,就算是遼國的騎兵在某個冬天能突破河北前線的三關之地,但來年春夏,宋軍的戰士就能反攻向遼陽或是析津。大宋官軍不再是一面倒的悶守,而是能做到深入敵境、攻擊遼人心腹要害的反擊。
如果能夠在河北軌道修建的同時,組建渤海水師,大宋與遼人之間的攻守之勢,將會就此完全逆轉。
就算不用打仗,攻勢和守勢之間,國力消耗的差別也是高達數倍。一旦大宋能反過來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壓制遼人,以遼國的國力,支撐不了太久。
當然,現在將水軍主力放在登州,等於是挑戰遼人的神經,若是邊境上的遼人做出個威脅的姿態,耶律乙辛再派個使臣來質問,朝廷裡面隨時都有可能來個友邦驚詫,將事情給攪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