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12)(第2/2頁)
章節報錯
手實法一直都是呂惠卿被攻擊的要點,之前為了軍費,趙頊壓下了所有的反對聲。不過現在邊界新約簽署,眼見著和平降臨,他會不會被過河拆橋,還真是得兩說。
但這話題也不方便再說,黃裳抿起了嘴,抬眼看著前面,不肯介面了。
韓縝與韓岡並肩而行,踏著河畔青青地綠意,邊走邊說:“這一次劃界之議,也多虧了玉昆。沒有玉昆的辛苦,”
韓岡搖搖頭,自謙道:“韓岡也只是敲敲鑼鼓而已,哪裡敢在玉汝兄面前說自己辛苦?打壓下遼人氣焰的可是玉汝兄。”
“真正讓遼人啞口無言,爭無可爭的,還是靠了玉昆。勝州北界的寨堡一完工,遼人就是爭無可爭了,”
親自出城給韓縝一行送行,韓岡這名河東帥臣,可是給足了韓縝的面子。而且之前韓縝能在談判桌上挺起腰板,韓岡在後的助力功不可沒。縱然韓岡的年紀惹人忌憚,韓縝也不能免俗,但在情在理也得在韓岡面前留一份人情。
“玉汝兄說反了。”韓岡又笑著將諛辭轉送回去,“就是知道玉汝兄一定能成功劃界,韓岡才急著修建城寨。否則劃界一簽,就得跟河北一樣,不能再隨意修城了。”
一個冬天過來,勝州邊境上的城寨全數完工,預定中的防禦體系已經成型,並且與府州豐州的北方防線連在了一起。日後遼人若想南侵,黃河以西的幾個軍州,互相支援將會十分方便。
不過在持續幾個月的繁重勞作中,累死病死的黑山党項超過五百,而受傷以至輕重殘疾的,有千人之多。這樣的仇恨,肯定是難以抹除,不知要延續多少年。
但韓岡並不是很在意,只要官軍有足夠的實力,能鎮壓一切反叛,就算他們的恨得咬牙切齒,還不是得老老實實的聽話受命。若是官軍沒那份實力,即便是眼下老實恭順的蕃部,照樣會起異心。
而且他之所以那麼心急,也是因為有澶淵之盟在前,知道劃界條約一旦簽署之後,再想修築新的城寨就難了。而眼下各個關鍵位置上的城寨營壘都已經建立起來,儘管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補完,但那完全可以放在日後慢慢來。
離城越來越遠,官道兩邊的酒肆店鋪也漸漸的少了,而田壟則遠遠近近的多了起來。太原城周圍水土好,大半種得是麥子,到了三月中,開始拔節的小麥已經有了兩尺多高,將狹長的綠色葉片高高挑起。
二月以來,頗下了幾場春雨,太原城外的田野上是一幅幅的濃綠。田間地頭的麥苗長勢喜人,鬱鬱蔥蔥。一陣風吹來,麥田中起起伏伏,如同水面興波。
韓岡看著滿目的綠色麥浪,心中欣喜。他出城給韓縝送行,其實也有順道視察了本地青苗的想法。
韓縝見韓岡望著道邊的麥田,便說道:“看這樣子,河東今歲當又是一個豐年。”
韓岡收回視線,笑對韓縝:“說起來還是元豐這個年號起得好,應了天時。”
韓縝抬頭望著纖雲不見的天空:“元豐之號為天子親自所起,天子受命於天,能有所映證也在情理之中。”
“加上今年,已經連著三個豐年了……對比起熙寧的後幾年,還真是差別大了。”韓岡道,“元豐的三年來,也就去年春天河北陝西有些旱情,不過也沒持續多久。”
“災年米貴傷農,豐年米賤亦傷農。玉昆當小心為是。”
“多謝玉汝兄的提點。”
韓縝一笑:“不過有玉昆在倒是不用擔心了。”
“當不得玉汝兄的誇讚,縱能平抑糧價,也是佔了去歲大戰的光。他處不知,為了彌補去年一場大戰的虧空,接下來的兩三年,常平倉都得要敞開收糧。糧價一時間的確是跌不下來。”
一路走來,已經送到了城南十里。道邊的十里亭中已經擺下了餞行宴。
韓岡和韓縝攜手進了亭中。席面上的菜餚雖不能算是豐盛,但也都是名廚精心製作,用著食盒攜來。
韓岡舉起已經斟滿的酒杯,朗聲道:“宋遼兩國,在澶淵之盟後,就是七十餘年未有大戰。不過中國的太平時日,也就是澶淵之盟後的三十年。等到元昊起兵,西北再無寧日,幾十年烽煙不息,河東、陝西的軍民,歿於王事者不知凡幾。如今終於滅了西夏,玉汝兄又與遼人簽了新約,這太平的日子,卻終於又來了。別的先放一放,且先祝天子千萬歲壽,天下太平。”
“玉昆說得正是。”韓縝點頭,同舉杯,對眾人道:“當滿飲此杯,共祝天子萬壽,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