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11)(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然休整好了,為何這幾日沒有人來向本將請戰?”王舜臣凌厲的目光掃過眾將,“難道想在涼州住個一年半載不成?!”
他站起身,在廳中踱著步子,“要知道,王都知可是領軍去攻打靈州,到時候六路合攻興靈,一舉滅亡了西賊,而你們就只奪了一兩座城池,日後酒席上誇功耀武,還有你們坐下來的位置?!”
“王耀,你想看到彭孫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砍了多少西賊的首級?”
“徐勳,要是劉僅誇口說自己收了梁乙埋家的女眷,你能拿一個西夏鈐轄家的小妾跟他比?”
“穆衍,你的連襟汲光聽說是在高總管帳下,你想自家的渾家整日抱怨你沒能給他弄個誥命回來?”
王舜臣一個一個的點過去,恨鐵不成鋼:“再想想封賞,一個涼州的功勞,夠幾人分的,可還能拿來封妻廕子?……你們啊,難道就想當一輩子指揮使不成?!”
“打到沙州去!不過多走點路而已,但收復了整個河西,絕不會比攻下靈州少上一點半點功勞!那些功勞三十萬人分,而河西這裡,可就只有十五個指揮。”
“都軍,你帶著俺們打好了!”一個年輕的指揮使跳了出來,“沿著路向西打過去。”
“對,打到玉門關去!博個封妻廕子。”又有一名中年指揮使站了出來。
兩人都是王舜臣的親信,之前王舜臣就讓幕僚聯絡過兩人,在合適的時候捧個場。不過廳中氣氛早已被王舜臣煽動了起來,方才被王舜臣點到王耀、徐勳、穆衍等將校,一個個都是士氣昂揚,渴求一戰。
“打到沙州,打到玉門關!”
“打到沙州!打到玉門關!”
“都軍,你下令吧!”
“好!這才是頂天立地的好兒郎。”王舜臣拍手笑道,“不過還有鷹犬可用,不用全部我們自己出手。”
動員了麾下將士,王舜臣便又下令召集了涼州地界內的漢蕃豪門。河西一地,無論是吐蕃部族,還是漢人的大戶,都是有私兵,人數還不少。
王舜臣在涼州說一不二,半日之後,他要找的人都到齊了。
前幾天,剛剛進涼州城時,幾位漢家家主的穿戴跟吐蕃人沒有兩樣,不過這幾天全都該回了漢人應有的裝束。
王舜臣開門見山:“朝廷命本將收復涼州,如今雖然奪下了涼州,但功勞太少,不夠下面的兒郎分的。爾等新近歸附,亦是寸功未立。”
蕃部族長、漢家家主們交換眼色,心知肚明這是要他們出兵助戰。
王舜臣也懶得騙他們,也不打算徵求他們的意見,“所以要你們跟著官軍一起出陣。不過本將也不白用你們,按照軍中慣例定了個方略,出兵之後,但凡攻下來的村莊、城鎮,党項、回鶻的丁口子女爾等可自取。至於府庫財物……則是官軍的。爾等也可以放心,無論攻城,還是野戰,都由官軍來解決,用不著爾等動手,爾等只要防著西賊逃竄就可以了。”
廳中一片靜寂,基本上沒人會相信王舜臣的話,但王舜臣完全不去在意他們眼中的疑慮:“不過醜話說在前面,惟漢人不可動分毫,誰膽敢故犯此禁條,族誅!沒有二話。”
王舜臣的威脅實實在在,卻沒人敢不信。
“好了,有誰不願去的,儘管可以站出來。”
沒有人這麼蠢,跳出來給王舜臣機會。
“王將軍,可是當真要講戶口分給小人?”有人問道。
“俺們要党項回鶻的人口有屁用!城池、土地佔下來,斬首多少就無所謂了!”
又是一陣眼神傳遞,至少這幾句是可信的,如果當真能成事的話,差不多能有個三五千戶來各家瓜分。
威逼利誘的手段,王舜臣做得雖粗糙,但他身後的大宋,讓人不敢違逆。兩天後,漢蕃各族點集了兵馬,王舜臣留了千人守城,便一路向西北殺奔過去。
王舜臣在馬上前行,千軍萬馬伴在他左右,暗中握著拳頭:‘好歹要多掙些功勞,否則日後都要低趙隆他一頭了。’
ps:前幾章寫蒲宗孟忘記了袁紹田豐的故事,引起了一些朋友的議論。但在宋人筆記的記載中,蘇軾在省試時杜撰‘殺之三宥之三’的典故,之後被歐陽修詢問,他說是典故出自三國志孔融傳注中,修了新唐書和新五代史的歐陽修回去還要查書才能確定蘇軾是胡扯。蘇轍寫文,也有連題目出自管子注都想不起來的情況。
不過唐宋八大家偶有疏漏,的確不代表蒲宗孟也一樣。儘管他連揚雄寫劇秦美新拍王莽馬屁的事都忘了——蒲宗孟盛稱揚雄之賢,上作而言曰:“揚雄著劇秦美新,不佳也。”——可畢竟在列傳中說過他有史才,所以還是修改了一下,免得被朋友說太小瞧翰林學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