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欲尋佳木歸聖眾(11)(第2/2頁)
章節報錯
韓岡小小的挪了一下腳步,讓自己的視野能夠囊括邊角處的御史們。讚美過太后的孝心,群臣回到班列中,今日最重要的一項議題,就要開始了。御史臺如果要發難,差不多是時候了。
韓岡在御史臺中沒有怎麼插手,他一向是認為做實事,比動嘴皮子更重要。儘管御史臺地位很關鍵,但他夾袋中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做事的差遣上。
一個職司的地位高下,並不是固定的。比如樞密使,一開始只是天子近臣之任,如今卻能與宰相分庭抗禮。又比如侍中之名,原本是宰相之吏,之後卻變成了與宰相掌握的外廷對立的內廷官職,再後來,又一轉變成了宰相之職。
監察御史一直都是天子剋制臣下的工具,立國以來,這個工具一直都運作的很好,雖說漸漸的有了獨立性,但在壓制宰輔這個基本用途上,還是表現得十分出色。
可變法以來,御史臺掣肘太多,先帝趙頊為了推行新法,將御史臺幾番折騰,而新舊兩黨為了控制朝政,打擊政敵,也不約而同的去爭奪御史臺的空缺。經過了這些年的打壓,御史臺的素質愈見下降,大半都是投機主義者。烏臺在士林中培養出來的聲望,也是這些年打著旋兒的往下落。無論是韓岡,還是章惇,都不介意在這一過程中,再推上一把。
不過現在,御史臺免不了還要在掙扎一下。
不僅僅韓岡這麼在等待,章惇也在期待,下面的重臣、朝臣也都在期待著,
一場好戲,或是某些人眼裡的一場猴戲。
瞪大眼睛,迫不及待。
一如包括一眾宰輔在內的朝臣們所預料,當廷推開始,沈括的名字第一個被提出來之後,御史臺首先發難了。
“沈括才幹卓異,名著朝野,提舉鐵路工役,盡顯其才,已無需贅言。論功論才,皆不讓人。臣舉沈括,為兩府備選。”
王居卿的話聲剛落,文德殿的角落處,立刻一聲嘶聲力竭的大喝:“陛下,沈括不可入選!沈括萬萬不可入選!”
龔原大步向前,前方正依班列恭立的朝臣,如同被分開的海水,給他讓出了一條道來。
龔原的步子略大,又急又快,腳步聲啪啪作響,轉眼便走到了殿中央,
躬身一揖到地:“陛下,臣監察御史龔原有本奏。依故事,受御史所劾,縱宰輔亦得退避,以待裁斷。沈括過犯,難以盡書,如今御史多有彈章呈於陛下,豈能容其安坐於朝堂上?”
韓岡立刻成為殿中數百道視線關注的焦點、沈括反倒沒有收到多少的注意,縱有,也只是一晃而過。
誰都知道,這一次的彈劾,針對的到底是誰?
韓岡沒有動,只是表情上看,是胸有成竹的模樣。投向韓岡的目光立刻充滿了疑惑,難道他不打算自己出頭,而是安排了別人出來反駁?
王居卿、蒲宗孟,還是狀元郎?
又或是別的韓黨成員?
“那些彈章吾不是都留中了嗎?怎麼還來說?!”
一聲呵斥,從大殿的正北方傳來,帶著濃濃的不滿,讓群臣心驚肉跳,讓龔原臉色蒼白。
是太后在說話。
“陛下……”龔原顫聲。
一切聽太后指示,這是一名忠臣應有的行為。太后既然表現對韓岡推薦沈括不滿的意思,他們這些做臣子的當然要附和太后的心意。但剛剛放走了王中正的太后怎麼會替沈括抱不平?
一時之間,鴉雀無聲。原本預定要出場的御史,一個個停下了腳步,檢視風色。而殿中的群臣,則是在等待著他們中間有人敢於出列抗辯。
“陛下!”第二名御史出列,赫然是新晉御史楊畏:“沈括壬人,雖小有才學,但人品實劣,不足以為輔弼。且外又有傳,韓相公將諸鐵路歸於一衙,並欲以精兵數萬護衛鐵路,統掌軍政刑名,由沈括執掌。數萬大軍於外,又有班直禁衛於內,要害皆為宰相腹心所掌,太后,須防肘腋生變!”
韓岡輕輕的嘖了一下嘴。他的一番盤算,不過是稍稍漏了點口風,就這麼快的傳開了。不過也有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乾脆是編造出來的。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到底是聽說,還是故意編造來攻擊自己,韓岡並不清楚。
但韓岡想做的事,也是世間一眾有心軌道的大族心中所想。令出一門,不論是找人疏通,還是插手實權,日後都方便許多。他可不在乎有人拿這事攻擊自己。
但太后會是什麼反應,這麼多年了,韓岡也無法確定。
“吾聽人讀史,為什麼明明有名將領軍在外,卻總是無法克敵制勝。國事就是給這等小人敗壞的,南面的仗還沒打完呢,就急著想要兔死狗烹了?別以為吾不知你們在想什麼,看見王中正出去,就以為吾要查辦沈括?之間怎麼不見幾人說?”卻見太后勃然大怒,“舒亶,御史臺中都是這等奸佞,你是怎麼管教的?”
兩上兩下的李定,已經不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了,現任的御史中丞舒亶抗聲道:“不能為朝廷去賊,不能為太后辯奸,臣實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