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崩塌(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鐘調整了一下望遠鏡的焦距,十數里外的景象就被拉近到了眼前。
說眼前的確有些誇張了,但是由晨光光學的大工張質親手磨製的鏡片,足以讓遠方那道水泥砌起的灰色牆體,填滿韓鐘的視野。
那是大同府的城牆。
大同府為遼國西京,控扼要衝,北通上京,東接幽燕,為大遼根本重地。
十幾年來,大宋如日中天,而遼國國勢日衰,高麗日本接連丟失,但投入到大同府中的資源反而與日俱增。
圍繞著大同府城,遼國陸續修起大小堡壘七十餘座,乾溝濠河數千條。最後形成了一條綿延百里,橫亙大同盆地中段的築壘地域。
韓鍾昨天帶著他心愛的望遠鏡,登上了觀察哨的熱氣飛船。
從百丈高處俯望,綠意盎然的大同盆地,正被一道渾黃的濁跡一切兩半。
韓鍾今天一樣帶著他的望遠鏡。
早年關於研究天象的禁令早已被廢除,如今天下間計程車子,都希望擁有一架望遠鏡來觀察天文星象。
自然學會更是籌集的大筆資金,用了八年的時間在金陵蔣山和陝西驪山修建了兩座天文臺。
兩座天文臺中作為鎮館之寶的兩臺十五寸口徑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其鏡片正是由張質父子親手磨製。修建天文臺的主體建築,其實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剩下的三年是等待鏡片磨製完畢。
可算是國寶級匠人的張質,能在忙碌之餘,抽空磨製手持望遠鏡的鏡片,完全是看在韓鍾父親的面子上。
即使是韓鍾在得到這具望遠鏡之後,也是小心珍藏,用絨布袋子裝好放在身邊,唯恐在哪裡磕碰到。使用時更是會帶著手套。
視線上移,出現在鏡頭中的是大同城防最高處的兩座炮壘,駐紮在裡面是大遼新封的六位大元帥中的兩位。
十一寸的口徑,三丈八尺的炮身,兩萬四千斤的重量,能夠把兩百斤的炮彈丟到十里之外,完全配得上神威定遠安濟大元帥和神武平虜安順大元帥這兩個威武的名號。
用來妝點門面,做個好擺件,完全是綽綽有餘了。
兩位大元帥之下,還有諸多元帥將軍校尉,林林總總,總共六百多門輕重火炮。共同撐起大同防線的門面。
除此之外,還有遼人視之為扭轉戰局的利器的火箭。火箭在戰場上有過實際,遼人將其看得很重,儘管火箭由於精準度並不高的原因,只能用數量來代替質量,其需要投入的成本,即使大宋這裡也覺得難以承受,但遼國幾乎拼盡了全力,硬是給大同方面送來了六千餘枚火箭。
遼國幾乎是傾家蕩產的架勢,打造了大同防線。與其說是要跟大宋一較高下,不如說是嚇阻。
在不利於契丹鐵騎縱橫賓士的群山中,以堅固的寨堡防線,阻止大宋的野心。而以廣闊的河北平原,作為進攻的方向,這是十年來遼國的戰略規劃。
可是 當大遼皇帝,以舉國之力御駕親征的情況下依然頓兵於邊境小城,甚至可以說慘敗而歸之後,遼國的戰略方針就此從進攻轉為防守,將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防禦中,不僅是河東,甚至還有河北。
在這其中,韓鍾能感覺到一股溺水者拼盡全力想抓住一根稻草的絕望。
只憑這一點 韓鍾可以說一句,遼國真的完了。
“二郎!二郎!耶律宏業已經自縛出城。”韓鐘的貼身親衛一路小跑著上來,也顧不得喘氣,恨不得用最大的嗓門,把這驚人的訊息,傳告給所有人知曉。
韓鍾將望遠鏡指向另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