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已晚,只剩天邊的最後一抹兩廣,點燈人正拿著工具將院中的煤氣燈一盞一盞的點亮。

米彧進來時都沒注意左右前後,現在看見了,不免驚訝起來,“煤氣路燈都安了這麼多了?”

煤氣管道的鋪設早幾年就開始了。

新修的道路下面都有漫長的市政專用管道。

但煤氣路燈的成本不低,而且煤氣洩露的風險不小,安裝時還耽擱道路通行,故而只在東西十字大街和御街等幾條主幹道上鋪設。

而雍秦商會有錢,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在會所內外的空曠地帶上安裝了煤氣路燈。

一盞盞高出地面一丈多的路燈燈罩內,明亮的燈火正在閃耀。

“還是太暗,什麼時候有電燈可就好了。”

“看誰有本事了,只是都堂,下發的懸賞可就不少了。”

《自然》上早就有了實驗,由電池發電,可以帶動碳棒發光。只要電池足夠大,就能發出遠超普通油燈的光。

但想要從碳棒光,變成電燈,《自然》中都不得不承認,這條路還很漫長。必須製造出穩定的發電機,電線,當然,少不了電燈。

就跟蒸汽機一樣,全天下,不知有幾千人在研發,但能夠成功的當真為數寥寥。

米彧被人拉著,穿過院子,抵達另一邊的廂房。坐都沒坐,確認了內部沒多餘人等偷聽,就反過來追問到,“不知兄弟你一次能調集多少海船?載貨的那種……”

“十七艘萬料。如果要組成船隊,這十七艘就夠了,剩下的載重量和速度都跟不上。”

“十七艘……可能不夠。”

“運糧足夠了。大頭還是福建的,我們做點小買賣,十幾艘萬料船綽綽有餘了。”

“那好吧。兄弟你既然這麼說,那肯定是沒錯了。……交州的種植園是不是趕著轉產了?”

“都在種占城稻。甘蔗反而沒人種了。”

對遼戰爭開始後,北上糧船的數量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讓廣南兩路知道了北方戰爭和中原水災的規模。

許多種植園在今年就加大水稻的種植面積。米彧前段時間去了交州的種植園,也是督促其轉產。戰爭時期,糧食只會升,想降都降不下來。

“白糖會漲?”

“船費會漲!”米彧沒好氣的說著,“東海艦隊全員出動了,又僱走了不少船。”

他是從欽州坐船出海,在秀州換船入長江,在揚州登陸,再從揚州換乘列車上京。

在他快要抵達秀州的時候,一支由三艘戰列艦七艘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就在米彧的眼前張帆北上。大宋海軍的經緯寰宇旗和東海艦隊的鯤鯨吞海旗,就在十艘戰艦的桅杆上高高飄揚,當時所有的乘客都擠上了甲板,為東海艦隊的威武之師歡呼雀躍,

米彧還沒下船的時候,本以為是要去登州。先到了登州集結,然後就會同北海艦隊的主力與其一同攻遼。在秀州下船後,才知道不是攻擊遼國本土,而是出征日本。

冬天沒有颱風,是海軍遠征日本的最好時間。只要能佔下一個據點,修起稜堡,就憑遼國孱弱的攻城能力,這個據點能像釘子一樣在日本的土地上。皇宋官軍之後就能從這裡出發,將日本徹底佔領。

日本的礦山,日本的田地,日本的人口,那些都將會成為供給所有國債擁有者瓜分的戰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