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後顧(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寇溫瑜誠惶誠恐的保證絕不洩露半句,言辭中已經明瞭了張璪的用心。
傳言真假從張璪的態度中已然明瞭。而王師敗績慘重與否,張璪沒有明言,也足以透析。要真的是關聯甚大,以張樞密做事周全的性格又怎麼可能不多吩咐自己幾句?
正是因為無關緊要——至少是在都堂成員的眼中看起來無關緊要,才會幾句話就打發了自己。至於到底是什麼人在背後作祟,他根本不敢想。
送走了寇溫瑜,張璪回頭半躺半靠的躺在搖椅上,徐徐晃悠著。
他並不打算派人去打聽流言的詳細。如果這件事當真有人在背後指使在京師中散播,今天,最多明天,內參上肯定就會記載。他只是想知道河東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了。
河東戰敗的具體細節,即使是貴為樞密使的他此刻也不得而知。
到現在為止,張璪都還沒看到制置使司的戰報,更沒有來自於太原和代州的密奏。唯一知曉的,就是出擊大同的官軍敗退於半途中,不得不退回雁門關。大概要到明天后天,戰敗的細節才能一步步補全起來。
可這一隻在都堂成員中傳達的軍情,竟然抵京才一上午就洩露出去了。
除去通進銀臺司的相關人等,有誰能夠比都堂成員更早拿到千里之外的緊急軍情?沒有。
通進銀臺司的相關人等,有誰有膽子如此狂放的將軍情散播?沒有。
收買了通進銀臺司官吏的人,有誰會糊塗到沒想過肆意散播軍情會使得他失去如此重要的情報來源?沒有。
所以事情就有趣了。
張璪舒舒服服的靠上搖椅,愜意的眯著眼睛,他甚至在期待事情的發展
——肯定會變得很有趣,肯定。
……………………
這一天稍晚一點的時候,都堂的議廳中坐滿了有資格對國家大事舉起一隻手的重臣。
與平時五日一次的例會比較起來,今天會議上的氣氛要凝重得多。不僅僅是因為河東急報,也有一部分因為至今尚未分明的河北局勢。
兩座戰場的勝負平,都事關天下萬民福祉。
河北的局面最壞,幸好遼國皇帝被堵在了天門寨,故而一直都突破不了。但河東局勢驟然敗壞,使得河北必須要抽調一部分兵力去支援河東,並分兵監視太行山各處出口,遼主耶律乙辛很可能趁機突破天門寨的防線。
河東這一敗,連累了整條戰局。原本覺得最穩的河東變成了最不穩定的區域,十年前的戰事又清晰的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中。
章惇沒有耽擱時間,站起身,朗聲道,“河東的軍情,諸位想必都收到了。這一回,敗得的確有些難看。”
一片聲的回應,都在寬慰章惇,“勝敗兵家常事,相公無需憂慮。”
“可惜沒有遼軍的損失。”韓岡道,“這一次河東軍雖敗,但只要北虜同樣有損失,那就不能算敗。”
訓練出一名合格的火槍手,只要三個月,總花費不會超過一百貫。
弓箭手不用說,沒幾年練不出來。弩手也不用說,三尺童子也能拿得動一把子彈上膛的手槍,但神臂弓沒有幾百斤氣力,都別想張開。如果將訓練一個合格士兵的整體花費來計算,火槍手是最便宜的。
只要交換比合適,‘即使以五換一,北虜也必敗無疑。’韓岡曾經如此說過。
同樣的話,韓岡在不同場合對不同的人宣揚過,甚至在報紙上。
這是威懾,警告遼人不要輕舉妄動。
同時也造成了遼人學習漢家的高.潮,耶律乙辛恨不得將市面上能找到的每一本自然、工藝和醫學等方面的書籍都拓印了給運回去。
不管怎麼說,韓岡的話讓所有人都為之釋然,是啊,宋遼兩國之間的實力相差甚遠,這麼大的差距又豈會因為一兩次失敗而被遼人彌補上?
章惇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之後,“河東之敗不足為慮,河北也還在抗擊,這個節骨眼上,我們要做的,是讓前方官兵後顧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