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還沒有上到中天,離日落還有三四個時辰。看著時間還長,可一萬人平均到四個時辰之中,就是一個時辰要檢驗過一千兩百人。再細分,就是一分鐘檢查十個人。

京師的城門倒是一分鐘能過一百人,但只要每個進出城門的都要被問一下姓名,那就要對摺再對摺了。而現在是要甄別細作,就是隻老鼠要進來,也恨不得要查明三代、報上籍貫。

秦琬心中憂急,依然是一點不表現在臉上。倒是毫不猶豫的就給王殊出了個難題。

……………………

夏日的豔陽在河北的原野上帶起陣陣熱浪。燥熱的風湧上城壁,籠罩上了甕城。

城磚上的青苔鬆鬆的發黃變幹,總是陰溼的城牆腳下泥土也皸裂如同龜背。

人嚎馬嘶的喧囂從城外傳來,火炮的轟鳴聲在四面城牆之中迴響,得脫生天的百姓們卻都沉默著。

烈日當頭,熱浪籠罩,身邊都是人,連喘口氣都要憋著。從生死關頭的緊張中放鬆下來後,許多人抱怨過,想要進城,但根本沒人理會。

如同被關在監牢中,很快就熱得沒了力氣,蔫了下來,甚至都不想說話。幾千人都安靜的,就像一群幽靈,有形,卻沒有聲息。彷彿他們根本不存在。如果再持續下去,很多人就會無聲無息的死去。

昏昏沉沉的時候,他們突然聽見有人在喊,還有力氣的抬起頭,看見城頭上,有一士兵拿著喇叭話筒喊著,“城下的人聽仔細!”

更多的人抬起頭,聽著那士兵又重複了一遍,“城下的人聽仔細!”

然後重複到第三遍,“城下的人聽仔細。”

這一回,只要有意識的都抬了頭,

“定州路都監、天門寨知寨秦公有吩咐……”

“據俘獲韃子招供,有韃子細作暗潛爾等之中。”

望著城頭上的幾千人,都是目光呆滯,誰也沒有餘力去關心身邊的細作。

“故此都監有令,將在爾等之中搜檢,凡透過搜檢,確認並非細作者,即可入城。”

就像一塊石塊落入水中,人群中泛起了一陣漣漪,隨後化為一波巨浪,

入城?

入城!

從沉寂中沸騰的人群爆發出巨大的聲浪,然後向內側城門湧去。

“安靜!!!!”

用長長的尾音表達自己的態度,不過更有效的是一聲清脆的槍響。

“全都不得妄動!”話筒中的聲音尖厲,“製造混亂者,便是遼國細作!”

連續幾次的重複,伴隨著槍聲,人群恢復了平靜。

“婦人,幼子,老者,可不必搜檢。其餘人等皆須搜檢後方可進入。”

“搜檢過程中,凡不聽號令者,視同細作,殺。煽惑人眾者,亦是細作,殺之勿論。爾等也當仔細觀察左右,如有異動之人,可立刻拘捕,但凡捕獲奸細一人者,便有百貫重賞。”

話筒中接連說了好幾條禁令,城頭上拿著火槍計程車兵,幾聲槍響,都證明這幾條禁令並非是玩笑。而百貫賞賜也讓人感覺到那沉甸甸的份量。

一時間沒有人再有多餘的動作,反倒關注起左右。

“靠近內門者稍退。”城頭上又喊了起來,隨著門前人眾依言後退,內門也有了動靜,開啟了一條縫。

看到內門開啟,後面的人激動起來,拼命的向前。城門砰的一聲又闔上了。向外側開啟的內門城門,只要門外的百姓稍一推擠,立刻就會闔上。

兩三次下來,現實教會了他們不能性急的道理。

城門終於開了一道允許一人進入的縫隙,縫隙後面就是通向內城的門洞。

靠近城門的人得到最優先權,爭先恐後的進去城門。

“後退!後退!先讓婦孺進來,先讓婦孺進來。”喊話的人說完後,又一次次重複禁令,“擾亂秩序,不聽號令,視同細作。”

三座城門都是這樣的安排,同時在放行百姓。城內還有一批人,都是軍中的家屬,作為嚮導,引導他們前往可以休息的校場。

他們的態度都很好,但被放行的百姓們,他們印象更深的還是時不時就響起的槍聲。

“先把話說明白。”槍聲響起的時候,王殊對秦琬說,“然後就是不怕殺人。他們既然怕北虜的刀,就更應該怕官軍的槍。”手機使用者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