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確切的說是章惇這一房,現如今是大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海商,擁有一百四十餘艘滿載排水量超過兩千石的海船,最大的甚至有五千石。

每年來自兩廣(包括交州)的特產:稻米、白糖、木材、香料,海產品,等等等等,多達上千萬石的貨物,有一半以上是透過章家的海船運送到沿海各路的港口中。

一旦船用蒸汽機發明,章家船隊簡直是如虎添翼。對於實用化的機械動力,章惇只會比韓岡更期待。

韓岡望著遠去的煙柱:“應該不會太久了。”

“幾年?”章惇立刻追問。

“幾年。”韓岡沒能給一個準數。

“幾年就幾年吧。等再過幾年,玉昆你說過的鐵船,怕也是能下水了。”章惇帶著淡淡的笑意點頭,轉過來,卻發現韓岡臉上的悵然,他一驚,問,“怎麼?難道還有問題?”

“不是。”韓岡搖搖頭,“這些年只是技術有所發明,但在自然之道上,依然沒有什麼進展,有些煩心。”

章惇抬手指著不遠處的鐵路,“鐵路貫通東西南北,蒸汽機車也上了路。若有人慾攻氣學,把鐵路指給他看便是,玉昆你何須煩心?”

“外道不足為慮,只擔心如今的發展不能持久。”韓岡嘆息道,“道理為柱樑,技術僅是外牆。柱樑不堅,外牆豈能持久。”

沒有微積分,沒有經過嚴密論證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也沒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現在的科技發展,完全可以說是建立在泥沼之上。

韓岡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只是結論,而不是推導和證明的過程。

機械設計,大地測量,天文觀測,用到數學工具的地方太多太多。可發展遲緩的數學,與不斷推進的科技已經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可以說拖了後腿。

韓岡現在都很難確認,他把後世經過數百年無數學者總結出來的真知卓識,忽略了推導過程而一股腦放出來的行為,會不會已經成了科學發展的阻礙,換個說法,就是造成了知見障。

當然,可以期待一個劃時代的天才出現,解決現如今所面臨的問題。

不過那樣的話,韓岡能做的就只能是廣種薄收,儘可能的推廣義務教育,看看更多的人口基數中,能不能出現一個兩個能完成微積分的天才。

只是那樣的話,又不知要多久,韓岡都不能確定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好了。”韓岡收拾起心情,“下面我還要去開寶寺一趟,這邊就拜託子厚兄了。”

“就為了幾根柱子?”

“人工造的石柱。”韓岡強調道。

章惇搖頭,“真不知道為什麼玉昆你不先修橋,去造什麼天王殿。”

“呃,和尚死不完。”韓岡說道。

另一世界,鎮壓整個地球的超級大國,能在電力都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沒有太多現代化的機器,卻能將鐵路修到十萬公里以上,正是因為其修建的地區,主要就是在廣袤達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上。

大宋現如今在平原上修築鐵路已經能算是熟能生巧,也培養出了一批專業的築路隊伍。但難度更高一點的山林河川,依然是修築時最大的癥結。

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剛剛問世,誰都沒有經驗,如果出問題,那可是要死人的。既然如此,還不如讓那些一心一意去西天的和尚先來。

嗯,和尚死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