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讓太妃的心跡昭彰於世,同時也曝光天子之過,最重要的,這就逼得朝臣必須選邊站了。

如果是為日後計,當然不宜開罪天子,以年紀來看,太后總歸活不過皇帝。

太后在世時有多麼春風得意,皇帝親政後,就有多麼傷心失意。

眼下霸佔兩府多年的宰執們,皇帝一旦親政,怕是一個都不會留下來。

可是韓岡為什麼不擔心天子親政後的報復?

難道他會愚蠢到認為自己有定策救亡之功,可以讓天子不敢動他分毫?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熟讀史書的臣子們,都知道桀驁不馴的功臣是皇帝最優先的處置物件。

那麼問題來了——

皇帝還能活多久?

“官家近況如何?”

呂惠卿就聽到身邊有人在問。

身處人群之中,披著防寒斗篷,將朝服罩住的呂惠卿顯得並不起眼。

不過當他看過去的時候,三人視線交錯,那邊的兩人連齊齊臉色一變,匆匆散開。

呂惠卿倒不覺得他們認出了自己——看不見朝服,又是多年未上京,哪可能認出自己就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呂惠卿——而是怕自己認出他們。

匆匆一瞥,若非熟識,怎麼都不可能將人分辨,可呂惠卿卻是當真認得其中一位。

那一人是位京師聞人,地位雖不算高,卻人脈靠山都不缺,名聲也不差。厚生司一坐多年,從判官做到判司,韓岡舊年的舉主,判厚生司吳衍。

厚生司與太醫局本是一體,如果是他,皇帝和太后的近況,的確是瞞不過的。

但要是皇帝身體不好,大婚是為了沖喜,訊息早就會傳遍天下了,又何須多問?

既然什麼訊息都沒傳出來,皇帝還有精神去看他未來的皇后嬪妃,那麼擔心皇帝壽數不永,眼下依然是多餘。

呂惠卿並不覺得韓岡有本事去算太后和皇帝的命,不過是世人以訛傳訛。

儒門子弟,原本就該是敬鬼神而遠之。這一點上,呂惠卿與韓岡有著共同的語言。

但呂惠卿,終究是不可能跟韓岡走在一起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告訴天子外面還有忠臣。

是鬱鬱而終,還是決不放棄,端得看是否看得到希望。

呂惠卿知道自己現在能給小皇帝的,也只有希望了。

……………………

垂拱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