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2/4頁)
章節報錯
天子‘服毒’這樁公案的實情,雖說屬於機密,可宮中就有太后和他清楚,外面更是通報給了所有的議政,以及執行相公們命令的幾位密探。
既然有這麼多人知道,也就不能稱其為秘密。
即便相比起宮中的內侍宮女,一干議政的嘴都可算是嚴的,同時對掌握機密的優越感,也讓他們不會太過疏口。但妻兒親眷問一句,難道他們都能滴水不漏?
也許接下來的幾天裡,流傳在外的訊息,也就僅僅是天子偶有不適,最多也不過是誤服炭粉。但再過些日子,真相必然外洩。
何況透過宮中傳出的訊息進行挖掘、闡發、聯想,這是京師軍民的獨有才藝,過兩天,肯定是各色謠言紛飛於世,出現貼近事實真相的謠言也完全不足為奇。
所以繼續隱瞞完全沒有必要。如果直言拆穿,能夠太妃和天子就此認命,不再折騰來折騰去,王中正又何吝於一句話?
楊戩在旁已是看得兩眼放光。
王中正的地位,一向是宮中所有內侍羨慕嫉妒的焦點。
有軍權,有地位,有聲望,還有聖眷。
在大宋朝做宦官,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到了頂了。
這些日子,王中正在宮中一手遮天。
有傳言說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將由他一人總管,又有傳言說他即將晉身三衙管軍,類似訊息在宮內盡人皆知。
楊戩還曾聽說,王中正其實也算是議政中的一員,擁有舉足輕重的一票,只是為避人言而沒有公佈罷了。
因而有著如此威勢的王中正,才能在面對太妃的詬罵時,還能依然平靜。
“好個狼心狗肺的奴才,若非先帝提拔,你連條狗都不如。現在吃飽喝足,連門都看不好,幫著外人來欺主了。有本事的,你們就殺了我們母子啊!”
朱太妃只稍稍恢復平靜,就開始撒潑,王中正卻沒有半點動搖,
“太妃是主,老奴是奴。太妃怎麼看老奴,老奴也只有受著,但太后和外面的幾位相公可就不一定了。”
朱太妃的詬罵聲猛地一滯,王中正已經戳到了她心中最恐懼的地方。
一句話堵上了太妃的嘴,讓她不敢再撒潑。
還是有怕的人啊,王中正不無嫉妒的想,宰相們的聲威的確是越來越重了。
但王中正知道,這件事宰相們都樂見其成,否則不會那麼簡單就放過送毒.藥入宮的太妃親眷。
所以有些話,王中正覺得有必要對天子和太妃說一說。
“其實相公們從沒說要廢官家,太后更沒想過換皇帝。當年先帝駕崩,要換就是太后、相公的一句話,但最後怎麼著,二大王都造了反,太后和相公還照樣保著官家。再怎麼說,官家也是先帝唯一血脈,不扶他扶誰?但當真鬧得難看了,太后和相公們都不耐煩了,那時候……官家才當真危險了。太妃,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楊戩瞪大眼睛看著王中正,想把王中正此時的英姿給牢牢記住。
他聽說過李輔國和楊復恭,但他從來沒想到有一天可以親眼見識,能與這兩位相媲美的權閹。
大宋不是大唐,任憑哪位大貂璫都不可能有唐時宦官廢立帝皇、門生天子的風光。
對楊戩來說,生為御藥院都知,死後追封觀察使,於願足矣。
但看到王中正的風光,他不由得心動了。
如今宰相們連同一眾重臣聯手架空天子,外臣無法直接操控宮內,必須有內侍居中呼應。王中正手握重兵,也最得外面的相公和議政信任,權高位重,即使宰相都要以禮相待。
但他的年紀已經老了,剩下的大貂璫,要麼就是宮中勢力不夠,要麼就是軍中威望不足,如果要交替,任選新人也是一條途徑。
楊戩正幻想著日後的風光,卻聽見王中正說,“還望官家能夠好好想一想。明天相公們入宮探問,到底該怎麼說話。”
君不為君,臣不為臣,事到如今,對這位皇帝也沒有必要太多尊敬了。
……………………
到底該怎麼說?
這件事讓趙煦在床上輾轉反側了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