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淮聽說過,太后和相公們都想著等天子生下皇儲之後,便請他退位為太上皇,把皇位交給皇儲。但以天子的情況,恐怕太后和相公們,是不能如願以償了。

“從福寧宮回來了?”

剛回到太醫局,就有相熟的醫官跟閆淮打招呼。

閆淮腳步不停,點頭回應:“回來了。”

“如何?”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他報了個截然不同的數字。

“還這樣?”

“還這樣。”

閆淮說著,重重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去一趟宮中,比去新城東二廂醫院門診一天都累。儘管東二廂戶口最多,病人也最多,可處理起來簡單得很,不比去宮中,從頭到尾都要陪著小心,以防行差步錯,還要防備趙煦看出什麼不對。

趙煦的身體情況不僅僅是體弱多病的問題。單純在身高體重這種最基本的數字上,便遠遠遜色於京師貴胄家同齡少年的平均水準。

京城中的十五歲少年,平均身高在五尺三寸。這主要是京城的生活條件豐裕,如果是全國範圍的統計,則肯定會更低一點。但如果將統計範圍縮小到貴胄、官宦家的子弟,數值則會再高上一些。

而趙煦的五尺一寸,還是多報了,其實五尺還差一點。

福寧殿中的檯秤被刻意調校過。讓其稱量出來的重量,比實際重上近一成。看著不起眼,卻讓趙煦的體重多了六斤。給趙煦量身高的標尺,也是特製,讓他的身高比實際要高出了兩寸。

這些事,福寧宮中人人知曉,但就沒人開口告訴趙煦。朱太妃那裡,太醫局沒敢瞞著,可她也沒有跟自己的親生兒子提過一字半句,免得刺傷了皇帝脆弱的心靈。

“看來李三是去不了福寧宮了。他那個個頭沒指望能去官家面前。”

“陳韃子,你是說我和周老個頭矮了?”

“用得著我來說嗎?官家身邊的人,就沒有一個個頭高的。閆五,你去福寧宮最多,你說那邊有幾個過五尺六的?”

趙煦瘦弱,而且很忌諱這一點。要不是因為要照顧他的心情,太后給他身邊安排人的時候,根本沒必要考慮到那麼多。

去福寧宮的太醫們,他們身高的重要性,不下於醫術,好幾位醫術高的翰林醫官,就是因為身量太高,而沒有被選中。

閆淮有一句沒一句的與同僚搭著話,不知不覺間,眼皮便漸漸耷拉了下來。跟他說話的同僚也轉去跟其他人去聊天。朦朦朧朧中,他聽見有人說。

“都不要亂說話了,外面都有傳說,福寧宮的秤和尺都是特製的。”

“只要不傳到官家耳朵裡就沒事。”

儘管太醫們議論的都是宮闈秘聞,但有關天子的大小事,不僅在太醫局這種能近距離接觸皇宮的地方,就是市井之中,也不乏傳說,也沒人會太在乎要保密。

“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給官家知道了。聽說官家可是打小兒就聰明。”

“真聰明就不會犯下了那麼多錯了。”

“除了先帝的事之外,他哪裡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