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仁親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從不懷疑他會給我一個驚喜,不,應該說,看到圖紙我就知道這是大大的驚喜,只是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顧宏長長的嘆息了一聲,每天晚上,他會趁著他們不打了,就把那還還不是刀的鐵棍子拿在手上,他能感受得刀的力量。對,他已經有種跟刀心意相通的感覺了。
現在他知道為什麼,他一定要看到自己怎麼握刀,怎麼騎馬了。因為這是一把能在馬上,也能平時使用的刀。就算長度略長,但絕不是那種只能在馬上用的長刀。
“你們不是軍人,你們不會懂這種心情的。”
顧宏長長的嘆息了一聲,回頭瞥了他一眼。他決定不告訴他,王爺若是看到了那把斧頭會開心成什麼樣,絕不是因為那些破爛的裝飾是這傻兒子做的,而是因為他有了一把絕好的兵器。
仁親王府此時已經進入了慶典的倒計時,蔡關沒跟他們回去,而是回了自己家,回頭到日子與父母一塊去。
當然,主要是不願意現在跟這個傻子一起回去。
仁親王郭深是先帝的同胞之弟,同為先太皇太后所出。先帝英年早逝,少帝才幼年。當時還活著的太皇太后,也是仁親王的親媽就把仁親王召回。
太皇太后是想讓仁親王繼位的,畢竟帝少與國不利。
不過太皇太后的提議,所有人都反對了,包括仁親王自己。
但是在太皇太后的堅持下,仁親王夫婦只能和襁褓中的郭鵬留在了京城。
仁親王夫婦歸京後,很少出現在朝堂之上。仁王妃除了回孃家,哪都不去。而仁王爺除了兵部,連岳家都很少去。
而朝堂中事,仁親王從不參與,凡事都讓太皇太后及閣老做主。
當然,他喜歡打仗,有大戰了,他就帶兵出征。多少年來,因為太皇太后的支援,仁親王就那麼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武夫。
朝中有那不聽話的,他就搬把椅子坐在朝上,他也不聽發生了什麼事,他就只問太皇太后的意思,然後再看著朝臣們,太后金口玉言,你們還想說啥?
等著皇上十四了,朝臣們又說,皇上該成親,然後親政了。太皇太后反對了,但那回郭深站在了朝臣那邊。
“為什麼非要成親才能親政?十四歲就是成年了,當然就可以親政。至於說,成親的事,讓皇上親政了自己選,你們能替皇上入洞房?”
這回群臣與太后站一邊了,把仁親王一個人晾了。他們都有新的皇后人選。仁親王這回很堅持的幫少帝親政了。把太皇太后氣了個半死。
仁親王忙上書回封地,結果那時太皇太后,少帝,還有朝臣們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心態,竟然沒答應。
到了三年前,太皇太后薨逝之後,仁親王再次請離京城回封地。
要知道,少帝親政時,他想離開,太皇太后和少帝用的理由是,太皇太后已經老了,不忍惟一的親子離開。
果然一個孝道壓著,仁親王就不得不留在京中。
等著了太皇太后走了,仁親王說,那我可以走了吧?少帝說,皇祖母走了,他沒什麼親人了,所以請皇叔不要離開他。
從血緣上,郭深父子也的確是少帝血緣最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