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是存在於遊戲中角色這個設定,齊格勒博士還算比較淡定。

畢竟連星際爭霸、魔獸世界裡這些曾經在她眼裡也只是遊戲的世界居民已經出現了。

自己所在世界在其他世界是遊戲世界並不奇怪。

不過這不意味著自身的存在就是虛假的,不堪一擊的,可以隨便抹去的。

如果會因為哲學三問或者自身是否存在這個偽命題動搖的話,那麼那些身處理論最前沿的學者們早就住精神病院了。

不只是齊格勒博士,米凜在遊戲裡設定的父親,詹姆斯博士也能在變種人福克斯的提醒下很快清醒過來。

資訊干涉理論在人革聯之中雖然是一個未經驗證,也無法進行驗證的命題,但基本上都已經接受了這個設定。

不過觸及到最高機密的齊格勒博士很清楚的知道,資訊干涉理論的確存在,但不是互相之間的交叉型干涉,而是來自高維對低維的定點擴散型干涉。

真·高維生物米杉的存在,證明了這一點。

正是這種差別,造成了人革聯正在使用的資訊干涉理論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證明……即便有人能想到真實的可能性,也因為沒有樣本無法實證。

同時也造成了米杉這位高維生物,任何一個世界都無法完整逆向詮釋的特性。

這種任何世界都無法完整詮釋“存在”的特性,早就米杉作為第四天災的不滅性和一堆亂七八糟的“權能”

而和米杉關係最貼近的,那些由米杉親自塑造的遊戲角色,也同樣繼承了一部分這樣的特性。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關係比其他表面上,例如基因、靈魂特徵這上面的“親子”傳承更加深入,是真正意義上的本質傳承。

不過這種本質上的傳承,並不能讓遊戲角色們完整的擁有米杉的特性。

因為每一位遊戲角色,都已經被她們所在世界進行過了一次“詮釋”……也就是佳佳所說的“世界烙印”

這是齊格勒博士寫的第二份論文,從保密等級上來說,只有至高領主們才能翻閱,並且翻閱後不準儲存在任何儲存手段上,只能存在自己的記憶裡。

“這麼說,我們對大人的稱呼除了“父親”以外,其他稱呼都是錯誤的?”

格林希爾若有所思的說道。

讓格林希爾像米凜或者米秈那樣直接用“父親”來稱呼米杉嗎,倒是沒什麼。

但是讓米諾或者薛帕德這種屬性的角色來稱呼就有點奇怪了。

“只是稱呼而已,還是按照以前的稱呼來吧。”米杉用自己的意志緩解了齊格勒博士的第二份論文帶來的尷尬。

實際上齊格勒博士的第二篇論文,說的主要內容並不是遊戲角色們應該用什麼稱謂來稱呼米杉才是正確的。

而是來解釋為何遊戲角色們被那個遊戲世界阻攔,米杉卻可以很輕鬆的進入那個世界。

雖然以格林希爾為首的遊戲角色們都不希望米杉“再一次”的以身犯險,但經過測試,對什麼都表示拒絕的暗黑破壞神世界,並麼有拒絕米杉,相反而一副很歡迎的狀態。

……這也可以理解,遊戲世界嘛,對玩家都只有歡迎的,怎麼可能拒絕。

可惜齊格勒博士的這篇論文只給了原因,沒有給出解決辦法。

尋找解決辦法這件事,已經超出了齊格勒博士的能力範疇了。

米杉盯著一臉自己已經盡其所能表情的齊格勒博士,把齊格勒博士盯得壓力山大。

恍惚間米杉似乎看到了一對光之羽翼在齊格勒博士的身後閃爍,就像暗黑破壞神CG裡,倒黴崽子馬略夫把毀滅之王巴爾誤認作泰瑞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