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 義倉(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老林每日在這江上迎來送往,見過的人和事都多,訊息也靈通,說不定能讓他們少走著冤枉路。
“客人想要一次性購足大宗糧食的話……”
老林這前前後後收了蕭寒五貫錢了,所以對這個慷慨大方的客人印象不是一般的好!聞言立刻急急思索一陣,然後才斟酌著開口道:“老漢覺得,您直接去如今江南糧食最聚集的地方最好!”
“那如今江南糧食哪裡聚集的多?”蕭寒翻了個白眼,他也知道去糧食多的地方收購,但問題是:哪裡糧食多,你倒說清楚啊!
老林可能也覺得自己說了一句廢話,老臉微微一紅,說道:“江南糧食最多的無非就是蘇州,杭州,湖州罷了!如果客人想要一次性採買完全,估計就得去這三處。”
蕭寒眉毛一挑,問道:“哦?這三處都是大城,能有糧食積存?我們剛剛路過揚州的時候,揚州城內可沒什麼糧食!”
老林呵呵一笑道:“呵呵,客人您這可想差了!您說的揚州是大城不假,但它不是種糧食的大城!它自己的糧食都多靠購買,如何還能積糧?
而我說的這蘇湖杭三地,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這兩年又有神侯稻的出現,聽說糧食早就多的連義倉都放不下,您這時過去,只管收購就是!估計光這些義倉的糧食,就足夠您收一陣子的!”
“義倉?那是什麼?我怎麼沒聽說過?”蕭寒突然聽到了一個新名字,不禁眉頭微皺,向老林詢問起來。
“義倉吶……”老林聽蕭寒問起這個,微微一笑,臉上似有回憶,說道:“義倉這東西,還是我小時候的事!像你們這個年紀,就算看到,估計也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用的!”
“那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我說老丈你能不能說話一口氣說完!別吊人胃口?”小東手中的魚已經被蕭寒搶走,這時正無所事事的蹲那邊聽老林和蕭寒說話,此時正聽到癢處,卻見老林賣起了關子,忍不住開口埋怨。
老林笑呵呵的看了小東一眼,也不為他說的話惱怒,只是搖搖頭說道:“義倉自然是放糧食用的!不過與那些官倉民倉不同,它是設在地方上,由各家各戶在豐收年,自發的往裡存放糧食,然後等大災年,再拿出來救急的公共糧倉,所以才叫義倉?”
“讓百姓自發往裡放糧?”蕭寒聽的眉頭皺起,怪異的問道:“這主意是誰想出來的?自發往裡放糧食?萬一人們都不往裡放,這豈不是一座空倉?”
老林拱了拱手,對蕭寒說道:“這是當初文帝推行的法子!不過正如客人說的,自發這東西,根本是靠不住的!
因為第一年,就算所有人家往裡放糧,只有一戶不放,那第二年其他百姓也就不會往裡放了。
所以這東西,後來都是靠官府主持,劃下規矩!那戶人要放,放多少,都是有數目的,這樣一來,義倉倒是真在大外災之年起過用處。
不過,與體恤百姓的文帝不同,後來煬帝上位,立刻大肆徵民用兵,在那時候,一個村子裡得有一半人不在家,義倉也就由此荒廢了!
一直到了現在,雖說年景又好了,可官府不再主持,義倉也就被當成了民倉,官倉用。”
“哦,這義倉,就跟買保險一樣!”蕭寒聽明白了義倉的原理,心中不免對這位創立開皇之治的皇帝又多了一絲敬佩。
(ps 關於楊堅,歷史也是褒貶不一,他的功績和貢獻不用多說,但據很多史書記載,他對百姓,並不太好!其中集中表現得一點,就是糧食!
在記載中,楊堅對糧食有一種格外的執著,尤其喜歡把糧食收集藏起來!他在位期間,幾次天災,他卻寧願哭訴作秀,也不願意開倉放糧,有的時候,還會趁機把手伸到他一手創立的義倉裡,從中竊取糧食。
當然,史書是人編寫的,千年時光下來,誰也不知當初的真實情況,可樂也只是根據一些史書記載,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如有錯誤,莫怪,阿米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