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京中各王公府上,算起來近支宗室有七八人。一般宗室有十五六人,總共二十多個大小夥兒正等著娶媳婦呢,叫他們再等三年,只怕那些王爺福晉們先不幹了。

難道要照陳良本所說地那樣。只是推遲幾個月?

不行,按計劃,最早年底,最遲明年。朝廷就要對噶爾丹用兵,選秀推遲,會妨礙大事地。

皇帝猶自煩惱著。結果陳良本又給他出了個好主意。選秀不推遲。但範圍縮小到京城周邊地八旗秀女。閱選過程也從簡,這樣一來。既可滿足配婚皇室宗室之需,又可減少花費及對百姓的影響。同時,提倡各家勳貴朝臣官眷捐資振災,也好幫補一下國庫,順便體現一下“君臣一心、合力抗災”地精神。

皇帝沉吟不語,其實內心已有了想法。他雖沒明著下旨,但宮監們卻有風聲傳出去。各家勳貴大臣都對陳良本愛恨交織,既感激他建議選秀照常進行,但也恨他要害大夥兒割肉。後來聽說陳良本賣掉自家大半田產,湊足三千兩銀子捐了出去,心中更恨。無奈他們大多數的女兒孫女都要選秀,只好紛紛解囊。又因某些人從中挑撥,有的人家便起了攀比之心,越捐越多。皇帝龍顏大悅之餘,倒也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許多人家捐了錢後,倒也清醒過來了,心中大罵陳良本陰險。陳良本也知這回得罪人多了,加上有朋友勸他不要過多幹涉八旗內務,以免惹禍,他便打定主意要暫時遠離京城了。

他一從屬下處得了準信,便上奏皇帝,彈劾山西巡撫噶世圖翫忽職守,延誤救災時間,致使數百傷員因得不到救治而死,還擅自剋扣振災糧款,更未出力救助災民。皇帝大怒,免了噶世圖的官職,命大理寺徹查。同時準陳良本所奏,讓他和尚書馬齊兩人帶上糧款前往山西振災。不過兩人臨行前,皇帝單獨召見了馬齊,密談達半個時辰之久,內容無人可知。

他們剛走兩天,皇帝就下旨確定選秀的事。日期推遲到五月二十三日,只閱看直隸境內的滿蒙漢八旗秀女,外地秀女,若是在旨意下達後三天之內,到戶部登記,則准許參選,未能在三天內登記的,各自還家。若是年紀較大,三年後要逾歲的,經各旗參領、佐領、族長上報確認後,聽其本家自行聘嫁。

訊息一傳出,全京城地人都鬆了一口氣。原本暫時冷清下來的備選工作,又再度熱熱鬧鬧地開展起來。

同時,伯爵府又在某個雨夜迎來了太后的使者明瀾姑姑。她顯然是來看婉寧的,對淑寧只是淡淡地說了幾句話,對婉寧則問得很細,甚至還透露了口風,選秀時不要穿著過於華美,要儘可能清雅一些,但也不能有失端莊。婉寧很優雅地點頭說明白了,那拉氏則千恩萬謝。第二天便立馬把裁縫們召來問服裝縫製進度,不料都做好了,只差收尾工作而已,連首飾都做好了大半。

那拉氏無法,只好又命裁縫們做幾件素雅些地來,當然,款式都是婉寧定的。她還問過氏要不要給淑寧也做幾件,但淑寧卻先一步拒絕了,只說那四件已經足夠。

這陣子為了選秀的事,他們三房已經花了不少錢,又不是真想被選中,實在沒必要再另做。前些日子京中官眷捐資振災,因那拉氏代表晉保只捐了五百兩,他們三房顧慮到不能越過大房去,也只捐了五百,但淑寧勸說氏,瞞著府裡的人,在房山多捐一些錢糧給十家著名寺廟合辦地募捐會,再送些銀票到保定預備父親張保要捐。這既然是她的提議,自然不該再多花無謂錢在無謂的事情上。

氏不放心,私下問女兒道:“真的不需要再做麼?要不你自己或叫丫環動手也行。其實咱們家銀子還有不少富餘,你不必擔心。”淑寧道:“真地不用。不過往年也有些衣服做了沒怎麼穿的,乾脆拿來添些竹花裝飾,當作新衣用就好了。”

她自來潮後,身高增速不快,比起去年夏天只是高了不到一寸,去年做的衣服,穿起來只是略短些,只要添點花邊綢邊,就看不出來了。她馬上就派素馨回房山去拿夏衣,順便把雨衣油傘之類地也多帶幾樣回來。

素馨去了一天多,回來時,淑寧剛去探望過坐完月子地好友欣然,她上月生了一個小女兒,白白胖胖地極可愛,伊泰天天粘著,簡直狠不得連差都不去上了,只是他父母卻很失望。

淑寧立馬開始動手,挑出幾件八成新的,拆改起來,邊做針線邊聽素馨講在房山聽到地訊息。

對門的盧紫語小姐,嫁給林後李家的侄兒李文嗣之後,雙雙住在山西。這次大地震,因他夫婦二人剛好出遠門訪友,為李文嗣求職,得以倖免,而且很快就遇上了李家派去找他們的人。只是他們家中有一個僕人與兩名佃戶死了,房屋塌了六七間,地裡的糧食損失了六成。李文嗣要留在家鄉處理家財,又要幫助鄉里救災,怕妻子無人照料,便讓叔叔家派去的人將盧氏送回孃家來。等他處理好家產,就會上京與她會合。

素馨道:“李家派人去得早,在那裡又有許多親戚,很快就找到人了。這是一個僕人快馬回來報的信,說盧家小姐再過些天就到。不過李先生暫時不會回來。”

淑寧覺得心情好些了,針線活也變得不再沉悶。如果外頭的雨少下一點,她的心情大概會更好。

然而即便是雨夜,也攔不住某些訪客。太后宮裡的那位明瀾姑姑,又來了一回。看來婉寧的五福晉之路,越來越穩固了。只是氏卻從孃家那邊聽到些風聲,似乎大阿哥的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有意把自家表妹與五阿哥送作堆,常常帶了她進宮給太后請安。氏思考再三,把事情悄悄告訴了那拉氏。那拉氏警惕之餘,對女兒選秀的事更著緊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便是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比原定日期推遲了半個月的秀女大挑,在綿綿不斷的雨天中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