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英見她眼角帶了笑意。心中一動道:“你也喜歡孩子麼?其實不用著急我們還年輕呢。”

淑寧一怔才明白他有些誤會了:“沒有的事這種事急也急不來。遲早會有的。”老實說她還真不怎麼著急畢竟這個身體只有十七歲生孩子略早了些。她還想過一兩年二人世界呢。不過。這個年代的人婚後一年還不懷孕的確是會惹閒話地。想到這裡她心裡又有些鬱悶。

壽禮的事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但桐英卻漸漸忙碌起來。為了萬壽節的事。他早出晚歸不說有時候甚至近二更天才回府。淑寧見他日漸消瘦。好不容易養起來地肉又開始縮回去十分心疼。她除了變著法兒給他做好吃又營養的食物外還勸桐英:“若是差事忙得著實晚了也不必趕著回府來。王府那邊離衙門近些你也可以到那裡去過夜啊。”

貝子府位於京城北部離鑾儀衛與六部都太遠了相對來說簡親王府就近得多也是桐英所熟悉的地方。她雖然希望能天天見到桐英但不希望他為了趕回家過夜而犧牲休息時間。

桐英也明白這個道理考慮了一會兒就同意了但他道:“我若不回來會派人告訴你。你叫人送些換洗衣物過王府那邊吧。家裡有事千萬要找我。”淑寧笑著點頭。她倒不擔心他在王府那邊會做什麼不好的事都累成這樣了再說實格近來與他們夫妻交好常會把王府的事說給她聽也算是個小耳報神呢。

接下來一直到萬壽節當天為止桐英大多數時候都能趕回家裡吃晚飯休息只有兩三個晚上實在累了才在簡親王府過夜也沒什麼不妥的地方。

萬壽節前淑寧已經備好所有壽禮了除了那套硯屏還有新燒的山水鎮紙一對、花鳥筆架一個、荷花青蛙筆洗一個以及福祿壽三星的臂擱一對都是玻璃地。另外還有一套織金彩瓷的茶具一個芙蓉石壽桃擺件、一對宣德罐子、一個萬壽銅爐還有家人下江南時置辦的十二件絲綢夾褂夾袍以及淑寧親手繡的靠背坐褥一對。

淑寧看著賬本上支出的兩千多兩銀子嘆了口氣。若不是霍買辦不在他家珍寶軒掌櫃不肯打折或許還會少些。不過她現可能是因為皇帝萬壽送禮地人多的緣故許多店鋪都漲了價錢。

這次她又受了個教訓一年到頭送禮地機會也多或許她應該在“淡季”裡趁低價“進貨”也好減少成本。另外若是太后或妃嬪的生日她可以拿自個兒做的精細針線活頂上比如繡屏和坐褥之類的就很好又能體現心意。決定了萬壽節一過她就開始繡繡屏和佛像!

萬壽節當天白天要穿著大禮服去參加朝拜然後又要回家換吉服參加晚上的萬壽宴。幸好她得了玉敏與三福晉的提醒送了幾樣小東西給佟妃討她歡心得了個恩典可以從神武門那頭進出宮廷得以抄近路趕回貝子府去換了大紅吉服重新梳頭又趕回宮裡來。

今年的萬壽節雖不是整十大壽但也算是一小慶應此萬壽宴也相當隆重。大殿中酒席不知有多少淑寧坐在女眷席上位置只能算是中間偏前。前頭隔了一丈遠的地方是皇子福晉們與親王福晉們的席位三福晉、玉敏、媛寧與魏莞都在上面。接下來的是瓜爾佳氏這些世子福晉長子福晉們。而她們這些貝子貝勒國公之類的宗室女眷足有五六席。在她們下面還有許多爵位更低的以及百官家眷。她遠遠地看到一個疑似大伯母那拉氏的身影只可惜真珍與其他幾位嫂子都沒能參加。

邊上很角落的地方有幾桌穿粉紅桃紅或水紅衣裳的她只認出一個是三阿哥府上的晶玉一個是四阿哥府上的李夫人另一桌上還有簡親王府的伊爾根覺羅氏便知這大概是側福晉或側室的位置只是裡頭並沒有婉寧。

太監們一路報著各府送的壽禮名單淑寧一路聽完稍稍鬆了口氣。他們夫妻送的禮雖然不能與皇子們送的相比但在宗室裡禮物的份量也算是中等的了與桐英的身份正配。

開席前的表演有歌舞也有百戲只是除了三阿哥作了篇賦太子所出的兩位小皇孫向皇帝背了幾詩討了個好彩頭外就沒別的皇室宗室成員出來獻藝了更別說是女眷們。表演的都是專業人士不知是傳說中的教坊司專門學舞的宮女還是外頭找來的民間班子?

不知過了多久才正式開始飲宴。這時桌上的菜色除了燉菜以外大都冷了只有最上面的幾桌有爐子溫著。淑寧吃著那些半冷的菜不知是什麼滋味。不過墨魚羹與沙板雞的味道不錯還是熱的她多嚐了幾

倒是餑餑的種類有很多花樣也新鮮她最喜歡吃那個金糕卷、佛手酥和豌豆黃不知御廚們是怎麼做的。她決定回家後試做一下後者。

吃過飯還要喝酒男人們固然喝得兇但女眷們也有彼此敬酒的不過要溫和些。淑寧交遊不算廣闊但也被旁人逼著喝了十幾杯只覺得太陽穴突突地疼。

晚上回家的時候因要隨大流她還是從前頭的正宮門出去了。幾乎是一上馬車便整個人癱在那裡。她知道桐英今晚還有得忙必是不能陪自己回府的只好勉強撐著吩咐車伕出。才走出不遠車便停了她正疑惑著車簾一掀桐英鑽了進來身上還帶著寒氣。

“你不是還要看著人收拾東西麼?”她問。

桐英卻塞了個荷包過來道:“家傳秘方解酒良藥記得睡前用熱水送服一顆就夠了。我今晚要在宮裡過夜不用等我。等忙完這事咱就能閒上幾日了。”說罷匆匆親了淑寧一記笑笑便下去了淑寧呆呆地半晌才反應過來。

看著手裡裝藥的荷包她心裡一甜連頭疼都變得輕了許多。

(多虧默存堂大人的提醒我才添了這一章看著提綱上的安排咋還有這麼多事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