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別院(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淑寧想到自己地院子後面似乎也有一道小門。看來就是通往另一條夾道的了。這樣的設計,既可保證各院落來往緊密,又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設想實在不俗啊。
過了練武場,又經過廚房與僕役住的地方。便是後門了。門後又是一條長長地夾道。對面是另一扇大門,許多枝葉越過牆頭。那就是花園。
端寧說:“花園本來是和正宅分開的,阿瑪叫人把夾道兩頭封起來,開了門,平時鎖上,就完全是咱們家的地盤了。”正說著,只見園內草木繁密,雖已入冬,卻仍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端寧一路走,一路為妹妹作解說。園中大道正中立著一座“假山”,據端寧說是真正的山石築成,山頂有個小亭,沿著石階上去,亭邊立有一塊大石,刻著“陶然忘機”四個字。從亭中往北遠眺,可以望見不遠處的小湖。
還不等淑寧觀賞湖景,端寧便站在石後向她招手,示意她跟著,沿著一個新制的木梯,盤旋而下,忽然到了山腹之中,居然有八九平方米的空間,不知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工所鑿。憑藉山隙中透進的光線,可以看到裡頭地地面比外頭高些,擺了兩個小書架和一個箱子,一幾一椅,儼然是一處小書房。
淑寧看得有些呆了,只聽得哥哥說道:“這裡是白先生悄悄兒告訴阿瑪和我的,本是他放置重要文字圖紙的去處,因此除了他一位至交,無人知道。咱們住進來,就當作偷閒地地方,除了你我,只有阿瑪與長福叔知曉,阿瑪也很快就會告訴額娘,只是賢寧與小寶卻要暫時瞞著他們。”
淑寧深以為然,如果那兩個調皮鬼知道了,躲了進來,可要人好找,若是真的要瞞住其他僕役,要找到他們就更難了。
端寧帶著妹妹轉了兩轉,忽然就到了外頭,淑寧回頭看了一眼,卻發現這個出口十分隱蔽,可能是角度或光線地原因,經過地人很難發現。看來這個密室原本要更名副其實一些,只不過他們家倒是用不著這麼神秘。
再往前走,便是一處大大的水閣,正建在那小湖上,裡頭極大,四面俱是大窗,地板是木製地,光滑可鑑,應當是用來宴客的地方。閣門旁平放著一塊匾,上書“臨淵閣”三字,看字跡卻是張保的手筆。端寧解釋說,園中的各處亭臺樓閣,除了“陶然忘機”,名字都要改掉。這處水閣是剛做好了新匾,還未來得及掛上去。
湖面臨近水閣的地方種了許多荷花,只是季節不對,不太茂盛。從水閣右手邊延伸而出的竹橋,以湖正中的一座竹亭為中轉,分為兩條橋道,通往斜對面的兩屋小樓和正對面的山坡。只是那山坡上禿了一塊,只剩下稀稀的一片竹子,邊上有兩間房屋,屋後有山牆。
端寧道:“我們的園子佔了一小片山坡,那屋子便是給看守的人住的,如今是老伍頭和另一個人住著。”原來當年在奉天給他們家趕車的老伍頭,如今年紀大了,怕那拉氏當家後會把他革掉,索性早早秉明張保與佟氏,跟到房山來,只做個守園人,當是享福了。
水閣左邊是一大片林子,居然都是李樹、桃樹、梨樹之類的。淑寧原以為是春天時開花好看,端寧卻忍笑道:“怕是為了秋天結的果子吧?”淑寧一片啞然。
穿過林子,來到那二層小樓處,淑寧發現這地方比臨淵閣還要“涼快”,樓中傢俱齊全,若是在夏天,就是住人也沒問題的。她挺喜歡這裡,打聽得此處還未命名,便想起了一個典故:“不如叫枕霞閣如何?旁邊的林子,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大概會象在五彩雲霞中一般吧?”
端寧讚了一聲好:“回頭我就跟阿瑪說去,索性咱們邊逛邊想,把其他幾處的名字一併取了。”淑寧笑著應了。
兩人下得樓來,踩上了竹橋。近看才發現,那橋雖不是新建,但欄杆上的竹枝卻是新加的,使其縫隙最多隻能容一隻手臂透過,雖然不太好看,卻很安全。
端寧見妹妹盯著那欄杆,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不好看是不是?我叫人加上的,原本的欄杆雖美,縫隙卻太大了。弟弟他們年紀小,萬一失足掉下去可不是玩的。不過我是從山上竹林就地取材,因此花費並不大,阿瑪也很贊成。”
淑寧笑了,果然是好哥哥。山上禿了的那塊,原來是這麼來的,不過他還記得留下疏疏的幾棵,只過兩三年,又能長起來了。
順著橋到了山上,悄悄兒避開正在屋前長榻上睡午覺的老伍頭,兩人穿過林子,延著石階從另一邊下了山,便是另一處房屋,建在水面的一處平臺上。屋中掛著幾幅字畫,還有些矮几之類的傢俱。屋外簷下掛了燈籠,只是並非紅色。
討論著這裡應該起什麼名字,他們透過長長的走廊,往臨淵閣方向走去,中間經過與枕霞閣相對的一處八角亭子,八面都有窗,看著與伯爵府花園的水閣有些象。端寧道:“亭下面其實有個閘門。這個湖裡的水,是山上一處瀑布形成了溪流,順山勢流到這裡形成了湖,再透過這個閘門,流出牆外去,橫穿過外頭的農田。附近的人都拿它來灌溉呢。”
原來是這樣,不過她怎麼覺得這情形很眼熟呢?端寧又道:“說起來,這裡與枕霞閣相對,也該起個好名字。唔……不如叫觀雲亭吧?”淑寧道了一聲好,卻又搖了頭:“這裡地勢低,用雲字卻不太好。”端寧想了想,笑道:“那就是觀瀾亭了。”淑寧想想果然不錯,也很贊成。端寧從旁邊的櫃子裡取出紙筆,將方才想的兩三個名字都寫下來,打算帶回去給張保看。他們沿著走廊走回了臨淵閣,又觀賞了一下園中的景色,便結束了這次愉快的遊園。正要出園門,卻在陶然亭處遇上正從山腹中鑽出來的賢寧與小寶,端寧與淑寧啞口無言,面面相覷。
小孩子,果然是讓人防不勝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