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寧撇撇嘴,不再開口。只是她開始有些煩燥了。抄兩行,就寫錯了字。想要改,卻越糊越難看,索性把那張紙揉成團,往旁邊一丟,早有小丫環收了去。她換了一張紙。又開始抄,好容易抄了大半頁,又寫錯了,一把火燒上來,就把筆一丟。

淑寧就坐在她旁邊,她這一丟筆,別人倒沒什麼,飛濺的墨汁卻落在淑寧面前的紙上。媛寧有些愧疚,忙道:“對不住。沒弄髒姐姐地衣裳吧?”

淑寧擺擺手,將那張紙放到一邊,另換一張寫。幸好剛才只寫了四五個字。不然就白廢了。

媛寧有些意外,問:“三姐姐怎麼不把那紙丟了?橫豎已經沒用了。”淑寧道:“怎麼會沒用呢?我拿回去用竹刀把沾過墨汁的部分裁掉。還可以繼續用。這可是上好地宣紙。還有那麼大一塊空著,別浪費了。”

媛寧驚訝道:“想不到三姐姐這般節儉。我聽阿瑪額娘說。三叔三嬸在廣東,年年都能得許多銀子,光是每年送回府裡的年禮,就有兩三千兩,自家留的起碼有幾萬兩呢。既然這般富裕,又何必吝嗇這點紙?”

不會吧?居然被那對精明的夫妻惦記上了?這種“流言”一定要堅決予以澄清,免得被人算計了去!

淑寧微笑著道:“這可是沒有的事,二伯父二伯母是哪裡聽來地流言?我阿瑪額娘每年送回來的多半是古董什麼的,其實都是別人送的禮,又不用咱們出錢。今年送的那些珠寶貴重些,卻是因為有個在印度做珠寶生意的西洋客商低價出手存貨,才便宜買了來。想著家裡能用著,就送回來了。我們家銀子雖有,卻沒幾萬兩那麼多,平時用度也一向節儉。”婉寧這時插嘴道:“這樣才是正經過日子呢,四妹妹,你該學學三妹妹,別總是浪費錢財。”

媛寧冷笑一聲:“從二姐姐嘴裡聽到這話,真讓人吃驚。”說罷不理婉寧,問淑寧道:“三姐姐別是騙我吧?我方才經過二門,看你們屋裡的人正在卸車上的行李,有好幾十個箱子呢。那些又是什麼?”

淑寧道:“那是我們家在廣東用的大行李,雜七雜八地,冬天的大衣裳和棉被什麼的也有,有些箱子裡裝地是花瓶、擺設和書本字畫什麼的,有別人送地,也有自己買地。這些東西說是值錢,其實除了送人和自家擺著好看,也沒有什麼用。難不成還能拿去賣錢?別人還以為咱們家怎麼了呢?”

媛寧有些興趣缺缺:“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會有什麼稀罕的東西呢。”

“稀罕地倒是有,我有一套玻璃燒的鼻菸壺,上頭畫有西洋畫,是我求了額娘,從一個客商那裡弄到的。四妹妹若有興趣,等我把東西收拾出來,就請你過來瞧。”

“算了,鼻菸壺算什麼稀奇的東西。”媛寧撇撇嘴。

當然稀奇,那上頭畫的可是希臘神話中的星座故事,雖然跟她所知道的有些不同。想當年,她也曾迷過星座書呢。因此一看到這套東西,就立馬從霍買辦那裡買了過來。其實霍買辦只是覺得那畫有趣,並不覺得玻璃器具值錢,因此出價很低。

不過這些事媛寧自然不會知道,倒是婉寧有些興趣:“那上頭畫的都是什麼?難道是聖經故事?”“只是些平常物件,倒是那畫法真特別,跟咱們的完全不同。”“哦。”

場面冷了下來,淑寧繼續埋頭抄寫。又過了不到一個時辰,老太太派了個小丫頭來催,婉寧便回去了。淑寧數了數抄好的經文,也有十來張,便叫人收好,辭了回房去。

她的箱子都已經送過來了,開啟檢查過,並沒有漏掉的東西。淑寧悄悄鬆口氣,便到後院廊下去看剛到的巧

巧雲正挺著大肚子和其他丫環們說話,見淑寧過來,便要起身,淑寧忙扶住她,拉她坐下,又細細問些路上的事項,見她母子平安,也就放了心。二嫫笑吟吟地走過來,道:“巧雲,太太發了話,早已經給你們小兩口備下了新房子,你等會兒就回那新房住去,等生下孩子滿了月,再回來上差,方才長貴已經領了銀子和給你補身的藥材,太太說你身子不便,就不用過去磕頭了。”巧雲高高興興地應了,定要去向佟氏道謝,說不磕頭行個禮也好。二嫫只好帶她去了。

淑寧正要去找哥哥端寧,看他的東西是否都齊全,卻意外地看到他正站在院門口和順寧說話,而順寧還時不時地打量著內院。淑寧想起巧雲,有些擔心。不一會兒,順寧有些失望地回去了,端寧回頭看見妹妹,微微一笑。我是時光匆匆過的分割線

轉眼到了七月,老爵爺百日過了,大伯父晉保和四叔容保都忙著交待家中事務,準備回到兵部和宮裡上差。興保叫人套車,打算出門去各處產業視察。而張保卻悠哉遊哉地在書房喝著茶看著書,跟妻子聊聊天,再逗逗小兒子,小日子美得很。

辰時剛到,卻聽得前門一陣擾攘,有下人急奔進來,一邊大聲報著“聖旨到了”,一邊往裡頭跑。不一會兒,全府都被驚動了。

那拉氏早吩咐府裡的管家把傳旨的太監迎進大廳,擺上好茶侍候著,又叫人擺香案。幾房人都穿戴上正式的禮服,不但淑寧姐妹幾個都穿得整整齊齊,連年紀最小的賢寧和不滿週歲的慶寧長女雪瑞,都被打扮好了抱出來,全家跪在前院,等待著來人宣讀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