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美食(第2/2頁)
章節報錯
阿銀便細細告訴她。原來把麵糰放進水裡洗,洗出了麵筋之後。讓那水裡的粉沉到底,濾幹水。曬成乾粉再研細了,就是澄面了。早已有人拿這種面來做吃食點
接下來阿銀便當著淑寧的面做了些澄面出來,拿到後院去曬,然後對淑寧說:“小姐放心吧,現在太陽這麼大。不用兩天就能曬好的。”淑寧點點頭。
晚上佟氏大大稱讚了淑寧與阿銀做的沙河粉,張保也吃了一碗做宵夜,只是覺得用豬骨頭湯做湯底不如雞湯味美,不過還是好好誇了女兒一番。
淑寧對父母地稱讚並沒有放在心上,滿心都在想著澄面的事。
過了兩天,澄面都做曬乾研好了。廚房的活做完後,阿銀便把其他人趕走,只留下淑寧和春杏,親自示範怎麼用澄面做點心皮。
她將一些玉米粉與澄面拌勻。燒開一小鍋水,把一半地粉倒進去,攪動一番就蓋上蓋子。過了片刻再把鍋倒扣在旁邊備好的木板上,然後把剩下地粉加進去。搓了半日。搓出一個類似於麵糰的東西來。
她把那團東西分成一個個小粒,用擀麵杖碾成一個個點心皮。然後笑著對淑寧說:“把做好的餡料放進去就行了。中午我已經準備好了肉凍和蝦仁,現在就做來試試?”淑寧忙點頭,春杏端出一盤餡料來,三人開始包起粉果和蝦餃。
做好了一蒸,味道果然不錯,淑寧在心中感嘆萬分:終於找到了做廣東點心的方法了,以後想吃的時候,隨時可以做來吃。這樣地美食,怎麼也比婉寧那些水果沙拉和曲奇餅強啊。
阿銀吃了幾個點心,說道:“其實做點心還是用澄面好,不過小姐那天用的飯皮,也可以做別的東西,比如你昨天說的什麼腸粉,只要在粉皮上抹一層雞蛋汁,再加上菜呀肉呀一蒸就可以了。不過我最喜歡那個沙河粉,做起來容易,只要變換湯底,就能做出不同的味道來,而且不費什麼錢。”
淑寧笑著說:“其實沙河粉還可以有很多花樣的。比如你用苦瓜或是紅蘿蔔榨了汁,混進米漿裡,不就能做出紅紅綠綠的粉了麼?除了做湯粉,還可以幹炒溼炒,和肉一起燜也很好吃,花樣多著呢,我們仔細慢慢想去。”雖然沒有全都吃過,但穿越前她也曾看過沙河大飯店的廣告,對那“沙河粉全宴”印象深刻。
阿銀若有所思,慢慢地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低頭想著事情。淑寧沒有留意,又再做了幾盤,端到上房給母親嚐鮮去了。
看到女兒和阿銀天天挖空心思給自己做好吃地,佟氏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也許是美食的功效顯著,也許是丈夫的溫柔和女兒地孝心激勵了她,也許是天氣漸漸涼快起來的緣故,總之,沒過幾天,佟氏終於恢復了,能像往常那樣照顧兒子、料理家事。
她笑著向上門來做客地劉氏姐妹陪罪說:“因我身上不好,這麼久了也沒去看你們,多有怠慢,還請不要見怪。”
大劉氏擺擺手說:“咱們是什麼交情?何必這樣客氣?如今你是大好了吧?”佟氏笑著點點頭。
小劉氏剛剛聽說了自己兒子地訊息,還在那裡抹淚呢,起身向佟氏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多謝佟姐姐你想著,我還以為再也沒法知道小寶的下落了呢。”
佟氏忙扶她起來,道:“這可折煞我了,就像你姐姐說地,咱們是什麼交情?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也不費什麼事,你何必行此大禮?”
大劉氏笑說:“你就讓她行去,對她來說,如今再也沒有比兒子更重要的事了,為著我帶她來廣東,她背地裡不知埋怨了多少回,說以後再也見不到兒子了呢。其實就算在京中,一年也見不到一回,老人家攔得緊呢,生怕她會吃了孩子似的,所幸他們待親孫子還好。”
小劉氏重新站直了身體,抹乾眼淚道:“其實他們都是好人,都是真心疼愛小寶的,我如今就算見不著孩子,知道他過得好,心裡也高
佟氏見她心情好起來,便拉著她姐妹二人說了半晌閒話,才命人拿了些禮物過來,讓她們帶回家去。
又過了兩天,佟氏覺得女兒近來把心思都放在了吃食上頭,在女紅方面進步不大,便僱了十二婆幫忙,請來一位手藝出眾的繡娘,讓她指導淑寧的刺繡功夫。
這位新來的刺繡師傅鍾蓮姐,聽說夫妻二人都很擅長刺繡,丈夫是廣州城內頭號繡坊的繡工。
鍾蓮姐教淑寧的刺繡方法,屬於南粵地方的流派,與淑寧從前學的很不一樣。她用的線並不是單一的絲線,還有用絨線、金銀線之類的,讓曾經用過絨線刺繡的淑寧喜出望外。而且她用的繡線色彩華麗繁雜,描圖的時候,總是把整幅布料描得滿滿當當的,如果有哪裡空出一塊,就會隨手描些花草上去。
對於這一點,淑寧有點頭痛。她比較喜歡清新淡雅的繡品,對於這種華麗的風格不是很習慣。
但漸漸地,淑寧也開始上手了,做得越來越好,鍾蓮姐曾經幾次誇過她,說教過的幾家小姐,數淑寧學得最快。
一天,淑寧獨自在房中刺繡,覺得累了,便放下活計,伸伸懶腰,打算到後花園走走。她下了一半樓梯,卻看到巧雲正在樓梯下面,死死地盯著青雲巷的方向看,手裡絞著帕子。
淑寧順著她的視線望去,卻看到青雲巷中,阿銀正在跟長貴悄悄說著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