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知名專家做過一份報告,報告上說,未來最有前景的行業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水務行業。

所謂水務行業,是指包括水資源、汙水處理、海水淡化技術等。

水可能成為又一種石油。

這樣的說法並不誇張。英國諮詢公司全球水情報社稱,到今年12月份水資源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00億美元,比12個月前增長53%。這毫不奇怪,據湯姆森金融公司統計,自2001年以來,全球水務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了150%,而全球藍籌股的價格僅上漲50%。

稀缺產生利潤。著名的水務公司法國蘇伊士公司發現它在全球的銷售額增長了11.7%,其中在中國的收益增長了20.3%。

在去年召開的中國水務國際大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海水淡化專案、中水回用專案、汙水處理專案將迎來越來越大的發展機遇,水處理正在形成一個大產業。

在顧長卿看來,屬於房地產的黃金時段已經過去,顧氏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尋找新的富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而水務行業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顧氏早在幾年前也成立了一家水務公司,不過這幾年中國的水務行業沒有全面發展起來,而且孔慶翔將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房地產上,所以這家水務公司也做得不死不活,技術落後,服務專案單一,雖然不至於倒閉破產,但是也沒有多少活力可言。

這樣的公司和市場上那些外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相比,哪裡具有競爭力?要想在這個龐大的盛宴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擁有過人的實力,資金是一方面,技術又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如今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相對落後,現在投資開發技術已經晚了一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與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合作。

而英國這家泰威爾水務公司所開發的汙水處理新技術,據說在世界範圍內屬於領先水平。這家公司如今想擴大全球業務需要資金投入,所以便在全球範圍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如何能和泰威爾公司合作,不光是能讓顧氏登上國際舞臺,單是顧氏水務在中國這一塊的前景和利潤,已然不可估量。

當然,理想是美好的,可現實便是,顧長卿能想到的,別人又如何想不到?在全世界無數投資機構,無數一流企業都想和泰威爾合作的情況之下,如何能讓在世界舞臺上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遠遜於那些大公司的顧氏,得到泰威爾水務公司的認同和垂青?

這是個問題。

為此,顧長卿先對泰威爾公司調查瞭解。不久,助理李佳便將調查結果奉上。

李佳現在是顧長卿的特別行政助理,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全權指揮顧長卿身邊的私人助理和秘書團。連部門經理見到她都要笑臉相迎。顧長卿之所以重用李佳,不但是因為她是和她一起成長的夥伴,也是因為李佳在公事方面很能幫的上忙,基本上交代給她的事情,幾乎都沒有出過差錯,讓顧長卿很信任和放心。

“泰威爾公司並非一家上市公司。”李佳報告調查結果,“公司董事長威爾遜.泰威爾是一個控制慾及其強盛的人,他擔心公司上市面臨被人併購,從而影響到他的控制權,所以他的水務公司雖然發展到這麼大的規模,卻一直不肯上市。”

這一點,顧長卿能夠理解,西方一些資本國家的對於金融環境監管非常的嚴厲,上市公司最大股東的股權不得超過45,這樣就避免了一人獨大影響其他股東利益的局面。可是在中國,卻沒有這樣的規定。

公事上市的好處與壞處並存。上市能夠在很快的時間內為企業融資,可是同時也接受大眾的監管,財務狀況也暴露在對手面前,很容易遭到併購收購危險。

泰威爾因為沒有上市,所以他想要獲得資金,就必須像這樣發出資訊,尋求合作。

“泰威爾公司因為這種保守作風,所以發展不是很迅速,但是泰威爾先生一直重視技術上的開發更新,所以讓公司在本國的水務行業中也佔有一席之地。這一次他們尋求合作伙伴就是想獲得資金利用新技術擴大本國的市場佔有,同時將業務擴大到全球。”

顧長卿問道:“能不能調查到有哪些公司在與泰威爾公司聯絡?”

李佳笑道:“我就知道你會關心這些,所以我已經找了英國方面的資訊公司做了詳細的調查。現在和泰威爾公司聯絡的公司不少,大多都是國際上的私募基金,以及一些有興趣涉入水務行業的大企業,還有一些水務投資公司,我國有幾家大型的水務公司也正在與他們交涉。”說到這裡,李佳笑了笑,道:“就連黃太子家的華雅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顧長卿聽到這些並不覺得奇怪,如今水務市場就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凡是有野心,有實力的公司誰不想上去分取一塊?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顧長卿看了看李佳的調查資料,笑道:“看來不論是哪家公司都不是我們顧氏可以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