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當天。

不管是否瞭解航天,幾乎半個華國都在為祥瑞號的升空而歡欣雀躍著。一般人可能不懂電推進和化學推進的區別,也不瞭解霍爾推進器究竟是什麼東西,不過作為首個能夠安全往返地表與外層空間的空天飛機,祥瑞號可以說填補了華國在這一塊的空白。

然而就在這個高興的日子裡,《紐約時報》忽然放出的一篇報道,卻是給不少還在興奮頭上的人澆了一盆冷水。

在報道中,《紐約時報》節選了NASA新聞發言人的部分言論進行了加工,同時援引了幾段矽谷其它航天工程師的看法,認為祥瑞號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的缺陷。

而這種致命的缺陷,可能導致其上去容易下來困難。

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向哥倫比亞號那樣,在大氣層解體……

這段採訪剛剛放出,便在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上掀起了廣泛的熱議。

而當《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傳回國內之後,更是掀起了悍然大波。尤其是趕上那段25秒的道賀元旦的影片剛出來,頓時讓鋪天蓋地的關於祥瑞號發射成功的報道蒙上了一層陰霾。

興奮是興奮不起來了。

甚至於不少人都為還在天上的陸教授捏了把汗。

【麻痺!美國佬就是不安好心!眼看著咱們的飛機上去了就詛咒它掉下來!】

【飛機還能被詛咒下來的嗎?人家這也算善意的提醒吧!】

【未必!我看這美國佬肯定是在預謀什麼,該不會是想偷偷用導彈打下來吧?】

【米格25:只要我跑的夠快,導彈就追不上我(滑稽)】

【為陸神祈福(蠟燭)(蠟燭)(蠟燭)】

【願用上面各位一輩子單身換祥瑞號著陸平安(蠟燭)】

【……】

相關的話題很快被頂上了熱搜。

也虧這會兒陸舟玩不了手機,刷不了圍脖,否則肯定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返航不了?

怎麼可能……

退一萬步,就算真的返航不了,還有備用的逃生艙可以用,他怎麼也不至於真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此時此刻,遠在四百公里之上的高空。

執行在近地軌道中的祥瑞號,已經完成了包括變軌飛行、飛船艙內壓力調節、備用衛生系統測試、失重環境下睡眠、進食等等一系列的基本操作,並且將20例蔬果種子暴.露在太空環境之下,觀察宇宙射線對生命活動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飛行測試以及科學考察活動之後,巡航時間已經到達了23小時50分鐘。

如計劃中的那樣,祥瑞號在地面指揮部的指示下重啟引擎,做好了返航的準備。

坐在副駕駛位上,聶晗一邊檢查著供能部件的執行情況,一邊模仿著空乘人員的聲音說道。

“陸教授,請您穿好艙內宇航服,然後躺在乘員座椅上。本次航班馬上就要返航……”

“我知道,不用提醒我。”陸舟笑了笑說,對著兩人豎了個拇指,“好好加油,返航就拜託你們了。”

這會兒他的心情相當不錯。

這次上天算是過了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