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太空種植單元(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楊書記的詢問,陸舟微微愣了下,不禁笑著說道。
“他們想參與進來就讓他們參與進來好了,這個也需要問我嗎?”
楊書記神色嚴肅問道:“可是保密問題呢?”
陸舟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不用這麼緊張,火種計劃和STAR2工程又不一樣,本身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而且我們沒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如果能夠得到國際組織的幫助,對我們來說許多問題都會變得比以前輕鬆很多。”
當年的生物圈二號除了帶來了一大堆諸如“溫控系統”等等先進的技術以及“地球只有一個”的警示之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生態學、生物學學者。
雖然生物圈二號最終失敗了,但這些失敗的經驗對於後繼者來說,卻是彌足珍貴的。
尤其是這些年裡一直都在呼籲重建生物圈三號,相信這些“失敗者們”已經總結了過去失敗的經驗,做好了再次挑戰這個關乎人類未來的科學命題的準備。既然如此的話,火種計劃完全沒有理由將這些優秀的人才拒之門外。
哪怕不排除這其中可能會混入其它國家情報人員的風險,但所有的風險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的。
楊書記摸著下巴思索了片刻,開口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讓那些國際學者也參與進來?”
陸舟點了點頭:“我強烈建議這麼做。甚至於不只是‘火種’計劃,包括我們的登月計劃在內,很多不涉及到核心領域的專案,都是可以與國際社會展開合作的。”
這樣一來可以消除周邊國家對華國大力發展航天器的戒心,二來可以吸引更多人才來到華國從事研究工作,甚至是長期定居。
另外,在合作深度上,華國也可以側重於選擇和外交關係良好的國家。
這對於提升華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陸舟能看到這一點,在外交部任職的楊書記,自然不可能看不見。
聽完了陸舟的話之後,他沉思了大概半分鐘,立刻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您的意見很寶貴,我會準確地傳達給高層。”
陸舟:“這就準備走了嗎?不留下來吃個晚飯?”
“不了,我這不急著回去呢,”楊書記笑了笑,繼續說道,“這頓飯留到以後吧,等你下次去上京,我請你。”
陸舟笑了笑,也沒繼續挽留,將他送到了辦公室的門口。
華國不缺乏大型科研工程的經驗,但缺乏領導國際大型科研專案的經驗,這次合作可以作為一個契機。
想到這裡,陸舟回到了辦公桌前坐下,從抽屜了取出了一封信紙,構思了片刻之後,站在一名學者的角度,寫下了自己關於這件事情的意見以及看法。
科研的全球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就如同已經完成全球化的產業界一樣,隨著人類對自然的瞭解進入到更深層次的領域,一項龐大的科研工程將不再屬於某一國家的義務,而是應該由整個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共同去承擔的責任。
而在這份責任中,誰能夠佔據主導地位,誰就能夠站在未來的風口上……
筆尖在紙上流暢地走過,一不留神就洋洋灑灑地寫了四五頁紙。
將這封信立起來看了一遍,陸舟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將它疊好塞進了兜裡,打算等過一會兒再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