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李局長似乎還打算客套幾句,風塵僕僕從海州那邊趕來的王院士已經有些等不及了,在那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行了行了,客套的話咱一會兒再說,東西呢?趕緊帶我過去看看。”

李局長笑著說:“這個……王老先生說的也是,陸教授您看,咱麼要不……先進去在說?”

陸舟笑了笑,轉過身去。

“跟我來吧。”

在陸舟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了位於研究院角落的實驗室。

坐落在實驗室中央的,正是那臺由可控聚變小型化專案小組設計的實驗堆模型。

看著那個直徑得兩米的漆黑色的圓柱體,還有銜接在上下兩端的倒錐形介面,以及那些亂的像毛線團一樣的線路,王院士像是呆住似得張了張嘴,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

“你就用這玩意兒……搞核聚變?”

有句話他藏在了心裡沒說出來。

就這玩意兒……

能行嗎?

跟在王院士身後的兩個博士也是滿臉的不敢相信。

不說樣子醜不醜的問題……

這東西也太小了點吧?

考慮到堆芯外面還得加一圈隔熱層,再加一圈中子遮蔽材料,只怕這直徑兩米的圓柱體裡面,真正裹著的堆芯直徑能不能有兩厘米都是個問題。

聽到王院士的那不敢相信的聲音,站在旁邊的陸舟笑了笑。

“模樣看著確實簡陋了點,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這東西畢竟只是臺‘實驗堆’,等到時候裝到具體的裝置上還會對細節再作調整。”

說到這裡,陸舟停頓了片刻,也不詳細解釋這其中的原理,而是看向了站在旁邊腰板挺得老直的盛憲富。

“麻煩你給王院士和李局長演示一遍吧。”

“是!”

說罷,盛憲富精神抖擻地走到了那臺裝置的旁邊,向旁邊的兩名研究員打了個手勢。

“啟動微波加熱裝置!”

“是!”

微波加熱裝置啟動,反應堆開始升溫,當溫度達到一百八十攝氏度以上的時候,被隔熱材料包覆著的液鋰逐漸融化成了流動的液體。

緊接著,氘氚混合氣體從進氣口注入了裝置內,在穿過電離室的途中被加熱電離成高溫的等離子體,像一顆顆子彈一樣打入堆芯的液鋰,隨著週期性釋放的超聲波,週期性地鼓動著。

當氣泡塌縮至最小體積的瞬間,氣泡溫度峰值瞬間突破千萬,奔著上億的方向而去。

然而這還不是最令人震撼的。

盯著中子劑量檢測儀上攀升的數值,王曾光院士的眼睛都看直了。跟在他身後的兩個學生,這會兒盯著裝置的眼睛,也是兩眼放光。

全程懵逼地站在旁邊,李局長嚥了口吐沫,小聲問了句。

“這是……成了?”

王院士僵硬地點了下頭,用因為激動而顫抖的聲音,說道。

“……成了!”

.。手機版閱讀網址:m.